樛枝陰合翠熏籠,曲曲斜斜石徑通。 窈眇蟬聲繰獨繭,爲渠立盡晚來風。
无
其他无
〔宋朝〕 洪咨夔
樛枝陰合翠熏籠,曲曲斜斜石徑通。 窈眇蟬聲繰獨繭,爲渠立盡晚來風。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既接南鄰磬,還隨北里笙。 平陵通曙響,長樂警宵聲。 秋至含霜動,春歸應律鳴。 豈惟恆待扣,金簴有餘清。
左亦不碌碌,右亦不碌碌。 野草自根肥,羸牛生健犢。 融蠟作杏蒂,男兒不戀家。 春風破紅意,女頰如桃花。 忠言未見信,巧語翻咨嗟。 一鞘無兩刃,徒勞油壁車。
圭竈先知曉,盆池別見天。 古寺尋僧飯,寒巖衣鹿裘。 雲穿擣藥屋,雪壓釣魚舟。
空(原案:《太平廣記》:廣州有何二娘,以織鞋爲業。 後飛去上羅浮山爲仙。 唐開元中勅令黃門使往廣州求何氏,得之。 後又踊身而去,不知所之。 《孔氏六帖》:增城何氏女,有神仙之術云云。 《輿地紀勝》:女仙中增城何氏女下有何仙云。 《會仙觀記》:昔有何仙居此,食雲母。 唐景龍中白日昇仙。 竊疑何二娘、何氏女、何仙乃一人,即世俗八仙中之何仙姑也。 今按:《古今圖書集成·神仙部》及《中國人名大辭典》又雜引《安慶府志》、《歙縣志》、《祁陽縣志》、《浙江通志》及《福建通志》,各有異說。 )。
雲嵐滿袖倚嵓扉,龍窟寒生夜睡遲。 一曲朱絃誰與聽,月斜風撼碧桃枝。 (見洪武刻本《咸淳毘陵志》卷二十二,嘉慶二年刊寧楷等纂《宜興縣志》卷十收第一首。 )(按:《四庫全書》本《江南通志》卷一一九錄宋乾德進士有宋維。 疑維初居江南,後北上應試。 《毘陵志》歸南唐,今從之。 )。
天靜終南高,俯暎江水明。 有若蓬萊下,淺深見澄瀛。 羣峰懸中流,石壁如瑤瓊。 魚龍隱蒼翠,鳥獸遊清泠。 菰蒲林下秋,薜荔波中輕。 山戛浴蘭阯,水若居雲屏。 嵐氣浮渚宮,孤光隨曜靈。 陰陰豫章館,宛宛百花亭。 大君及羣臣,[宴]樂方嚶鳴。 吾黨二三子,蕭辰怡性情。 逍遙滄洲時,乃在長安城。
晉陽寒食地,風俗舊來傳。 雨滅龍蛇火,春生鴻雁天。 泣多流水漲,歌發舞雲旋。 西見之推廟,空爲人所憐。
隔竹通暉月自妍,樽前寶炬不須然。 毫飛閣上千林溼,句落雲間萬井傳。 佳節敢辭通夕醉,宿酲還傍小窗眠。 鬢邊黄菊應相笑,白髮較多似去年。
散樸澆淳萬事新,腐儒空有涕沾巾。 唐虞不是終難致,自欠皋夔一輩人。
江邊瀟灑東山寺,知是曾經謝傅游。 一代英姿餘信史,千年陳迹付東流。 暮雲初致蒼生恨,遠翠如凝妓女愁。 好古嗟予生苦晚,停橈明月滿滄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