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衮衮盡東來,高處猶存百尺臺。 回首舊時張樂地,一杯重與酹蒼苔。
无
其他无
〔宋朝〕 方信孺
萬山衮衮盡東來,高處猶存百尺臺。 回首舊時張樂地,一杯重與酹蒼苔。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數日自穿鑿,引泉來近陂。 尋渠通咽處,繞岸待清時。 深好求魚養,閑堪與鶴期。 幽聲聽難盡,入夜睡常遲。
序齒顛毛貴,傳家子綬青。 蘭芳應作膳,椿老別添齡。 逸豫鴻排陸,歡心鯉過庭。 幾時陪雅集,醉弁一俄星。
壯哉溢目還盈耳,千騎出城歌吹起。 野人一覩快爭先,奔走歡呼幾折趾。 往年戎馬偶出郊,田間彌望皆荒茅。 使君篤意勸農課,盡使惰游如所教。 麥欲連雲桑蔽野,此心猶恐孤民社。 要將治績邁龔黄,不但文辭超賈馬。 編民擊壤自欣歡,盡道年來百慮寬。 承流宣化得賢帥,湛恩霑溉何漫漫。 不愧剖符仍受玉,善政已爲千里福。 年豐穀賤復何憂,向也窮民今亦足。 固知博施非屯膏,况能好善如干旄。 賓僚倘有公輔器,寧辭解贈腰間刀。 有客有客歌賢業,詞爛春葩光煒燁。 一時酬唱已清新,四坐朋從更和叶。 酒酣諧笑應云云,元白李杜疑前身。 想當揮毫落紙時,筆端往往俱有神。 我來觸緒未暇給,首覩明珠千百粒。 豁然兩眼頓增明,更覺慢心無自入。 已幸從今日往還,况復賦詩賓客間。 只恐使君丹詔下,擢歸青瑣點朝班。
荷花深處放舟行,棹觸荷珠碎又成。 莫道使君迷醉曲,分明認得採蓮聲。
孤學雖違俗,猶爲一腐儒。 家貧占力量,夜夢驗工夫。 正復安三徑,寧忘奏六符。 殘年知有幾,自怪尚區區。
地迥人煙寂,山盤水勢回。 怪松欹岸出,古廟背河開。 晚色催征棹,斜陽戀去桅。 丹徒誰道遠,一眺正悠哉。
玉版初參後,桄榔半醉中。 誰知三里外,有此五人同。 移座淋頭雨,開窗拂坐風。 明朝公事了,假道訪虞公。
門外青山跨伏龍,山頭未曉日生東。 竹林已喜王戎近,蓮社還堪惠遠同。 盛事正應符地勝,清才豈必坐詩窮。 欲成善頌陪張老,自笑尊前一禿翁。
頗厭東征道路長,回頭十日離鄉邦。 掃愁酌酒雖云獨,照影挑燈却暫雙。 打併餘花風動地,遷延殘夜月留窗。 店雞已唱催人起,更聽疎鐘隔水撞。
遺我佳篇字字珍,更兼山骨琢磨新。 古賢最重瓊瑶意,持報曾同硯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