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在朝廷記憶中,敢於父命擇西東。 獨憐家有百歲母,可使人嗤六十翁。 芰製子能華歲晏,蓴羹吾亦感秋風。 書成藏向深山裏,莫費君王遣所忠。
无
其他无
〔宋朝〕 劉克莊
尚在朝廷記憶中,敢於父命擇西東。 獨憐家有百歲母,可使人嗤六十翁。 芰製子能華歲晏,蓴羹吾亦感秋風。 書成藏向深山裏,莫費君王遣所忠。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鄰家人未識,牀上坐堆堆。 郎來傍門戶,滿口索錢財。
蹉跎隨汎梗,羈旅到西州。 舉翮籠中鳥,知心海上鷗。 山光分首暮,草色向家秋。 若更登高峴,看碑定淚流。
人生燭上花,光(乙作「火」)滅巧妍盡。 春風繞樹頭,日與化(戊作「花」)工(丁作「花工」)進。 只(戊作「惟」)知雨露貪,不聞(丁、戊作「念」)零落盡(甲無以上二句)。 我昔(乙、戊作「昔我」)飛骨時,慘見當塗墳。 青松靄朝(丁、戊作「明」)霞,縹緲山(戊作「上」)丁村。 既死明月魄,無復(丁、戊作「彼」)玻璃(乙、戊作「瓈」)魂。 念此一脫灑(戊作「酒」),長嘯祭(甲、乙、戊作「登」)崑崙。 醉著鸞皇(甲、丁、戊作「鳳」)衣,星斗俯可捫。 (見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卷三十《詩文補遺》錄蘇軾書李白詩墨跡。 出校各本,甲本爲趙令畤《侯鯖錄》卷二,乙本指《增修詩話總龜》卷十一引《王直方詩話》,丙本指《全唐詩》卷一八五引《王直方詩話》,丁本指《李白詩校注》據《唐宋詩醇》所錄校語,戊本指《津逮秘書》本《東坡題跋》卷二)(〖1〗《東坡題跋》卷二:「余頃在京師,有道人相訪,風骨甚異,語論不凡,自云常與物外諸公往還,口誦此二篇,云東華上清監清逸真人李太白作也。 」〖2〗《侯鯖錄》卷二:「東坡先生在嶺南,言元祐中有見李白酒肆中誦其近詩云:『朝披夢澤雲,笠釣青茫茫。 』此非世人語也。 少游嘗手錄其全篇,少游敍云:『觀頃在京師,有道人相訪,風骨甚異,語論不凡,自云嘗與物外諸公往還,口誦二篇,云東華上清監清逸真人李白作也。 』」)(〖3〗《王直方詩話》:「元祐八年,東坡帥定武,李方叔、王仲弓別於惠濟,出示南嶽典寶東華李真人像,又出此二詩,曰此李真人作也。 近有人於江上遇之得此,云即李太白也。 」〖4〗《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引東坡云:「予都下見有人携一紙文書,字則顏魯公也,墨跡如未乾,紙亦新健,其詩曰:『朝披夢澤雲,笠釣青茫茫。 』此語非太白不能道也。 」今按:此詩第二首云:「我昔飛骨時,慘見當塗墳。 」顯然非李白所作。 就前所錄北宋諸家有關獲得此詩的記錄而言,其作者約有以下幾種可能:其一,北宋道士托名李白作;其二,李真人作,後傳成李白作;其三,北宋道士錄唐時遺詩而獻於東坡;其四,東坡自作而僞稱得之於他人,亦如解《八陣圖》而稱少陵託夢之類。 今莫詳孰是。 因此二詩出處甚早,《全唐詩》及今賢補遺已錄存其片斷,故爲補足而附存之。 )。
指出長生地不迷,造成無縫塔巍巍。 大家從此無餘事,渴飲饑餐且度時。
昔人好與勝己處,今世陋學多專愚。 惜哉計出柏馬下,往往自足令人吁。 子今年少且競爽,徑拂歸袖真良圖。 人言十步有茂草,行矣求益無躊躇。
姓氏詳聞月旦推,典刑尚可一斑窺。 義高諾重人皆仰,券失金存自不欺。 富貴浮雲曾唾去,死生幻泡獨先知。 一經教子陰功遠,印綬纍纍看異時。
忠信平生自可期,江神于我定相知。 順風鼓棹潮如席,世事由來却險巇。
短髮蕭蕭不滿簪,更堪衰疾日侵尋。 數匙淡飯支殘息,一篆清香印本心。 小徑古苔遺鶴毳,空堂壞甃有蟲吟。 悠然更起扁舟興,秋水門前五尺深。
欲把身心入太虛,要須勤著浄工夫。 古人有句須參取,窮到今年錐也無。
幽芳何事獨開遲,寂寞寒金照短籬。 老子樽罍方欠此,春風景物最相宜。 要隨得暖南枝發,肯趁登高九日悲。 翻笑陶家門外柳,夜深零落舞腰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