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少年問

〔唐朝〕 白居易

少年怪我問如何,何事朝朝醉復歌。 號作樂天應不錯,憂愁時少樂時多。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真慧寺

    遍尋真蹟躡莓苔,世事全拋不忍回。 上界不知何處去,西天移向此間來。 巖前芍藥師親種,嶺上青松佛手栽。 更有一般人不見,白蓮花向半天開。

    裴度 唐宋诗
  • 春雪

    看雪乘清旦,無人坐獨謠。 拂花輕尚起,落地煖初銷。 已訝陵歌扇,還來伴舞腰。 灑篁留密節,著柳送長條。 入鏡鸞窺沼,行天馬度橋。 徧堦憐可掬,滿樹戲成搖。 江浪迎濤日,風毛縱獵朝。 弄閑時細轉,爭急[忽]驚飄。 城險疑懸布,砧寒未擣綃。 莫愁陰景促,夜色自相饒。

    韓愈 唐宋诗
  • 中秋月

    自古分功定,唯應缺又盈。 一宵當皎潔,四海盡澄清。 靜覺風微起,寒過雪乍傾。 孤高稀此遇,吟賞倍牽情。

    朱慶餘 唐宋诗
  • 詩三百三首 二三八

    寄語諸仁者,復以何爲懷。 達道見自性,自性即如來。 天真元具足,修證轉差迴。 棄本却逐末,只守一場獃。

    寒山 唐宋诗
  • 感興贈烏程李明府伯宜兼簡諸秀才

    門前峴山近,無路可登陟。 徒愛峴山高,仰之常歎息。 不如松與桂,生在重巖側。

    皎然 唐宋诗
  • 竹山連句題潘氏書堂

    (顏真卿、陸羽、李蕚、裴修、康造、湯清河、清晝、陸士修、房夔、顏粲、顏顓、顏須、韋介、李觀、房益、柳淡、顏峴、潘述)竹山招隱處,潘子讀書堂。 (真卿)萬卷皆成袠,千竿不作行。 (陸羽)練容飡沆瀣,濯足咏「滄浪」。 (李萼)守道心自樂,下帷名益彰。 (裴修)風來似秋興,花發勝河陽。 (康造)支策曉雲近,援琴春日長。 (湯清河)水田聊學稼,野圃試條桑。 (清晝)巾折定因雨,履穿寧爲霜。 (陸士修)解衣垂蕙帶,拂席坐藜牀。 (房夔)檐宇馴輕翼,簪裾染衆芳。 (顏粲)草生遽近砌,藤長稍依牆。 (顏顓)魚樂憐清淺,禽閑熹頡行。 (顏須。 行當作「頏」)空園種桃李,遠墅於此牛羊。 (韋介)讀《易》三時罷,圍碁百事忘。 (李觀)境幽神自王,道在器猶藏(房益)晝歠山僧苟,宵傳野客觴。 (柳淡)遙峯對枕席,麗藻映縑緗。 (顏峴)偶得幽棲地,無心學鄭鄉。 (潘述)(見《三長物齋叢書》本《顏魯公文集》卷十二,寧鄉黃本驥編訂。 )(〖1〗連句詩後有黃本驥案語,曰:「連句,即聯句也。 裴修,前梁縣尉。 康造,會稽人,推官。 湯清河,大理評事。 房夔,河南人。 顏粲,魯公族人。 李觀,字元賓,趙郡贊皇人,洛陽丞,遷太子校書郎。 房益,河南人,詹事司直,《湖州志》作武康人,官監察御史。 此詩《全唐詩》未載,據石刻本補錄。 」〖2〗望按:陸羽字鴻漸,曾撰《茶經》三卷。 李萼字伯高,趙人,擢制科,歷官廬州刺史。 清晝,即釋皎然,吳興人,本姓謝氏。 陸士修,嘉興縣尉。 顏顓、顏須,並真卿族姪。 顏峴,真卿兄子。 餘待考。 )。

    顏真卿等 唐宋诗
  • 文會詠箏柱子

    散木今何幸,良工不棄捐。 力微慙一柱,林薄仰羣絃。 且願聲相應,寧辭迹屢遷。 知音如見賞,雅調爲君傳。 (同前第一三○九頁。 )。

    翁承贊 唐宋诗
  • 三月二日奉詔赴西園曲宴席上賦呈致政開府太師三首 其一

    幅巾私第已歸休,當宁虚懷更款留。 避寵雖辭持節冊,送行猶用濟川舟。 城南舊圃扄花洞,洛下新莊引御溝。 詔諭兩京居密邇,不妨乘興往還游。

    張嵲 唐宋诗
  • 拜大父中大塋和彥達

    仙翁真氣與神遊,宰樹參天也不樛。 悵念青春家塾日,共聞規訓有源流。

    胡寅 唐宋诗
  • 喜湯子才永豐築室成

    顔子在陋巷,端居亦何難。 家有郭外田,足以給一簞。 今我客四方,衣食於縣官。 罷則無所歸,奔走殊未安。 聞君築室成,內熱自長嘆。 近村爭相助,老幼常聚觀。 斵者來運斤,圬者來持鏝。 經始曾幾時,爛然皆雘丹。 更須蓻嘉木,竹已青檀欒。 藩籬護封植,勿令牛鬭殘。

    晁公遡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