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 同貧同病退閑日,一死一生臨老頭。 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賢豪雖歿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遊。
无
其他无
〔唐朝〕 白居易
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 同貧同病退閑日,一死一生臨老頭。 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賢豪雖歿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遊。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佳節上元巳,芳時屬暮春。 流觴想蘭亭,捧劒傳金人。 風輕水初綠,日遲花更新。 天文信昭回,皇道頗敷陳。 恭己每從儉,清心常保真。 戒茲遊衍樂,書以示羣臣。
執象宗玄祖,貽謀啓孝孫。 文高柏梁殿,禮薄霸陵原。 宮仗辭天闕,朝儀出國門。 生成不可報,二十七年恩。
夜色尚蒼蒼,槐陰夾路長。 聽鐘出長樂,傳鼓到新昌。 宿雨沙隄潤,秋風樺燭香。 馬驕欺地軟,人健得天涼。 待漏排閶闔,停珂擁建章。 爾隨黃閤老,吾次紫微郎。 並入連稱籍,齊趨對折方。 鬬班花接萼,綽立雁分行。 近職誠爲美,微才豈合當。 綸言難下筆,諫紙易盈箱。 老去何僥倖,時來不料量。 唯求殺身地,相誓荅恩光。
病上籃輿相送來,衰容秋思兩悠哉。 涼風褭褭吹槐子,却請行人勸一桮。
共出丘門歲九霜,相逢悽愴對離觴。 荆南爲報韋從事,一宿同眠御史牀。
江湖散人天骨奇,短髪搔來蓬半垂。 手提孤篁曳寒繭,口誦太古滄浪詞。 詞云太古萬萬古,民性甚野無風期。 夜棲止與禽獸雜,獨自構架縱橫枝。 因而稱曰有巢氏,民共敬貴如君師。 當時只效烏鵲輩,豈是有意陳尊卑。 無端後聖穿鑿破,一派前導千流隨。 多方惱亂元氣死,日使文字生姦欺。 聖人事業轉銷耗,尚有漁者存熙熙。 風波不獨困一士,凡百器具皆能施。 罛疎滬腐鱸鱖脫,止失檢馭無讒疵。 人間所謂好男子,我見婦女留鬚眉。 奴顏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爲狂癡。 所以頭欲散,不散弁峩巍。 所以腰欲散,不散珮陸離。 行散任之適,坐散從傾欹。 語散空谷應,笑散春雲披。 衣散單複便,食散酸醎宜。 書散渾真草,酒散甘醇醨。 屋散勢斜直,樹散行參差。 客散忘簪屨,禽散虛籠池。 物外一以散,中心散何疑。 不共諸侯分邑里,不與天子專隍陴。 靜則守桑柘,亂則逃妻兒。 金鑣貝帶未嘗識,白刃殺我窮生爲。 或聞蕃將負恩澤,號令鐵馬如風馳。 大君年小丞相少,當軸自請都旌旗。 神鋒悉出羽林仗,繢畫日月蟠龍螭。 太宗基業甚牢固,小醜背叛當殲夷。 禁軍近自肅宗置,抑遏輔國爭雄雌。 必然大段剪兇逆,須召勁勇持軍麾。 四方賊壘猶占地,死者暴骨生寒飢。 歸來輙擬荷鋤笠,詬吏已責租錢遲。 興師十萬一日費,不啻千金何以支。 祗今利口且箕斂,何暇俛首哀惸嫠。 均荒補敗豈無術,布在方冊撐頹隵。 冰霜襦袴易反掌,白面諸郎殊不知。 江湖散人悲古道,悠悠幸寄羲皇傲。 官家未議活蒼生,拜賜江湖散人號。
一雨三秋色,蕭條古寺間。 無端登水閣,有處似家山。 白日生新事,何時得暫閑。 將知老僧意,未必戀松關。
公侯延駐暫踟躕,況值風光三月初。 亂落杯盤花片小,靜籠池閣柳陰疎。 舟維南浦程雖阻,飲預西園興有餘。 却笑田家門下客,當時容易歎車魚。
錦城東北黃金地,故跡何人興此寺。 白眉長老重名公,曾識會稽山處士。 寺門左壁圖天王,威儀部從來何方。 鬼神怪異滿壁走,當簷颯颯生秋光。 我聞天王分理四天下,水晶宮殿琉璃瓦。 綵杖時驅狒𤝞裝,金鞭頻策騏驎馬。 毗沙大像何光輝,手擎巨塔凌雲飛。 地神對出寶缾子,天女倒披金縷衣。 唐朝說著名公畫,周昉毫端善圖寫。 張僧繇是有神人,吳道子稱無敵者。 奇哉妙手傳孫公,能如此地留神蹤。 斜窺小鬼怒雙目,直倚越狼高半胸。 寶冠動總生威容,趨蹌左右來傾恭。 臂橫鷹爪尖纖利,腰纏虎皮斑剝紅。 飄飄但恐入雲中,步驟還疑歸海東。 蟒蛇拖得渾身墮,精魅搦來雙眼空。 當時此藝實難有,鎮在寶坊稱不朽。 東邊畫了空西邊,留與後人教敵手。 後人見者皆心驚,盡爲名公不敢爭。 誰知未滿三十載,或有異人來間生。 匡山處士名稱樸,頭骨高奇連五嶽。 曾持象簡累爲官,又有蛇珠常在握。 昔年長老遇奇蹤,今日門師識景公。 興來便請泥高壁,亂搶筆頭如疾風。 逡巡隊仗何顛逸,散漫奇形皆湧出。 交加器械滿虛空,兩面或然如鬬敵。 聖王怒色覽東西,劒刃一揮皆整齊。 腕頭獅子咬金甲,脚底夜叉擊絡鞮。 馬頭壯健多筋節,烏觜彎環如屈鐵。 遍身虵虺亂縱橫,遶頷髑髏乾孑裂。 眉麤眼豎髮如錐,怪異令人不可知。 科頭巨卒欲生鬼,半面女郎安小兒。 況聞此寺初興置,地脉沈沈當正氣。 如何請得二山人,下筆咸成千古事。 君不見明皇天寶年,畫龍致雨非偶然。 包含萬象藏心裏,變現百般生眼前。 後來畫品列名賢,唯此二人堪比肩。 人間是物皆求得,此樣欲於何處傳。 嘗憂壁底生雲霧,揭起寺門天上去。
當今積善競修崇,七寶莊嚴作梵宮。 佛日明時齊舜日,皇風清處接慈風。 一乘妙理應難測,萬刼良緣豈易窮。 共恨塵勞非法侶,掉鞭歸去夕陽中。 (同前《鑑誡錄》卷六。 《全唐詩》亦無佚句。 )(望按:《全唐詩》佚句卷共收段義宗佚詩六句,注云出《吟窗雜錄》。 其中「浮花」兩句,即今補第一首中句;「玉排」二句,即今補第二首中句。 另有「懸心秋夜月。 萬里照鄉關」兩句,實非佚句,全詩已收入《全唐詩》,署名「布燮」。 布燮,長和國人猶言宰相也,非人名,《全唐詩》與作者名等視之,失察矣。 句中「鄉關」,《鑑譖錄》作「關山」。 日本漢學家豐田穰氏所撰《全唐詩糾謬》〖見昭和二十三年即公元一九四八年養德社刊《唐詩研究》〗一文,中曾據我國後蜀何光遠《鑑誡錄》卷六《布燮朝》一條,稽之《全唐詩》,謂係《全唐詩》所未收,可以補佚云云。 此文近承日友波多)(野太郎教授函贈,即以鮑氏刻《知不足齋叢書》本《鑑誡錄》校其原詩。 畧誌顛末,深以得豐田氏論文啓迪之助爲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