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白葛巾,潛夫自能結。 籬邊折枯蒿,聊用簪華髮。 有時醉倒長松側,酒醒不見心還憶。 谷鳥銜將却趁來,野風吹去還尋得。 十年紫竹溪南住,跡同玄豹依深霧。 草堂窗底漉春醅,山寺門前逢暮雨。 臨汝袁郎得相見,閑雲引到東陽縣。 魯性將他類此身,還拈野物贈傍人。 空留梲杖犢鼻褌,濛濛煙雨歸山村。
无
其他无
〔唐朝〕 劉言史
一片白葛巾,潛夫自能結。 籬邊折枯蒿,聊用簪華髮。 有時醉倒長松側,酒醒不見心還憶。 谷鳥銜將却趁來,野風吹去還尋得。 十年紫竹溪南住,跡同玄豹依深霧。 草堂窗底漉春醅,山寺門前逢暮雨。 臨汝袁郎得相見,閑雲引到東陽縣。 魯性將他類此身,還拈野物贈傍人。 空留梲杖犢鼻褌,濛濛煙雨歸山村。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世人求富貴,多爲身嗜欲。 盛衰不自由,得失常相逐。 問君少年日,苦學將干祿。 負笈塵中遊,抱書雪前宿。 布衾不周體,藜茄纔充腹。 三十登宦途,五十被朝服。 奴溫已挾纊,馬肥初食粟。 未敢議歡遊,尚爲名檢束。 耳目聾暗後,堂上調絲竹。 牙齒缺落時,盤中堆酒肉。 彼來此已去,外餘中不足。 少壯與榮華,相避如寒燠。 青雲去地遠,白日終天速。 從古無奈何,短歌聽一曲。
今夜初聽雨,江南杜若青。 功名何鹵莽,兄弟總彫零。 夢遠愁蝴蝶,情深愧鶺鴒。 撫孤終日意,身世尚流萍。
不知鷗與鶴,天畔弄晴暉。 背日分明見,臨川相暎微。 淨中雲一點,回處雪孤飛。 正好南枝住,翩翩何所歸。
引電隨龍密又輕,酒桮閑噀得嘉名。 千山草木如雲暗,陸地波瀾接海平。 灑竹幾添春睡重,滴簷偏遣夜愁生。 陰妖冷孽成何怪,敢蔽高天日月明。
巫山雲,巫山雨,朝雲暮雨無定所。 南峰忽暗北峰晴,空裏仙人語笑聲。 曾侍荆王枕席處,直至如今如有靈。 春風澹澹白雲閑,驚湍流水響千山。 一夜此中對明月,憶得此中與君別。 感物情懷如舊時,君今渺渺在天涯。 曉看襟上淚流處,點點血痕猶在衣。
風后軒皇佐,雲峰謝客居。 承恩來翠嶺,締賞出丹除。 飛蓋松谿寂,清笳玉洞虛。 窺巖詳霧豹,過水略泉魚。 鄉入無何有,時還上古初。 伊臯羞過狹,魏丙服麤疎。 白雪緣情降,青霞落卷舒。 多慚郎署在,輙繼國風餘。
隻騎登南服,五龍開洞門。 未有登臨者,天留好使君。 湖心涵萬象,湖口合千春。 久翫天機動,昭迴漢表文。 迢遙天侶上,磊落野人羣。 促命茅君起,雄揮記五巡。
古人重義不重金,曲高和寡勿(《宗鏡錄》、《偈頌》作「無」)知音。 今時志(《宗鏡錄》、《偈頌》作「學」)士還如此,語默動用跡難尋。 所嗟世上歧路者,終日崎嶇狂(《宗鏡錄》、《偈頌》作「枉」)用心。 平坦旃檀不肯收,要須登險(《宗鏡錄》作「陟」)訪椿林。 窮子捨父遠逃逝,却於本舍絕知音。 貧女宅中無價寶,却將秤賣他人(《宗鏡錄》、《偈頌》作「小秤買他」)金。 心無相,用還(《偈頌》作「能」)深,無常境界不能侵。 運用能隨高與下,靈光且(《偈頌》作「元」)不是浮沉。 無相無(《偈頌》、《宗鏡錄》無此字)心能運曜,應聲應色隨方照。 雖在方而不在方,任運高低總能妙。 亦(《偈頌》、《宗鏡錄》作「尋」)無頭,復無尾,靈(《偈頌》、《宗鏡錄》作「焰」)光運運從何起? 只今起者便是心(《偈頌》、《宗鏡錄》作「祇者如今全是心」),心用明時更何你(《偈頌》、《宗鏡錄》作「心用明心心復爾」)。 不居方,無(一作「何」)處覓,運用無蹤復無跡。 識取如今明覓(《偈頌》作「密」)人,終朝莫慢(《偈頌》作「漫」,《宗鏡錄》作「謾」)別求的。 懃(《宗鏡錄》作「勸」)心學,近藂林,莫將病眼認花針。 說教本窮無相理,廣讀元來不識心。 了(《偈頌》、《宗鏡錄》作「識」)取心,識(《偈頌》、《宗鏡錄》作「了」)取境,了心識境(《偈頌》、《宗鏡錄》作「識心了境」)禪河淨。 但(《宗鏡錄》作「若」,《偈頌》作「知」)能了境便識心,萬法都如闥婆影。 勸且學,莫爲師,不用登高向下窺。 平源不用金剛鑽,劍刃之中錯下錐。 向前來,莫人我,山僧有曲無人和。 了空無相即法師(《偈頌》作「了境心空即法王」),不用綾羅將作幡(《偈頌》作「爲播」)。 可中了,大希奇,大人幽邃不思議。 (《偈頌》三句作「大幽邃,不思議,可中學得大希奇」)。 自家壞(《偈頌》作「懷」)却真寶藏,終日從人乞布衣。 取境界,妄情生,只如水面(《偈頌》作「上」)一波成。 但能當境無情計(《偈頌》作「繫」),還同水面本地平。 應大軀,應小軀,運用只隨如(《偈頌》作「如隨」)意珠。 被(《偈頌》作「披」)毛戴角形雖異,能應之心(《偈頌》作「應物之情」)體不殊。 應眼時,若千日,萬像不能逃影質。 凡夫只是未曾觀,那得自輕而退屈。 應耳時,若幽谷,大小音聲無不足。 什(《偈頌》作「十」)方鍾鼓一時鳴,靈光運運常相續。 應意時,絕分別,照燭森羅長(《偈頌》作「恒」)不歇。 透過山河石壁間,要且照時常寂滅。 境自虛,不須畏,終朝照燭無形(《偈頌》作「元無」)對。 設使(《偈頌》作「爾」)任持浮幻身,運用都無舌身意。 (南唐靜筠二僧《祖堂集》卷十四,宋子昇、本如《禪門諸祖師偈頌》卷上之下,另《宗鏡錄》卷九〖作古德歌〗、卷十八、卷四四、卷九八收此歌部分文字。 )。
同聲自相應,體質不必齊。 誰知賈人鐸,能使大樂諧。 鏗鏘發宮徵,和樂變其哀。 人神既昭享,鳳鳥亦下來。 豈非至賤物,一奏升天階。 物情苟有合,莫問玉與泥。
孤客逢春暮,緘情寄舊遊。 海隅人使遠,書到洛陽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