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洛陽春吟 其二

〔宋朝〕 邵雍

洛陽人慣見奇葩,桃李花開未當花。 須是牡丹花盛發,滿城方始樂無涯。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夜宴曲

    蘭缸如晝曉不眠,玉堂夜起沈香煙。 青娥一行十二仙,欲笑不笑桃花然。 碧窗弄嬌梳洗晚,戶外不知銀漢轉。 被郎嗔罰琉璃盞,酒入四肢紅玉軟。

    施肩吾 唐宋诗
  • 餞薛大夫護邊

    荒隅時未通,副相下臨戎。 授律星芒動,分兵月暈空。 犀皮擁青橐,象齒飾雕弓。 決勝三河勇,長驅六郡雄。 登山窺代北,屈指計遼東。 佇見燕然上,抽毫頌武功。

    李嶠 唐宋诗
  • 赤帝旗迎火雲起,南山石裂吳牛死。 繡楹夜夜箔鰕鬚,象榻重重簟湘水。 彤彤日脚燒冰井,古陌塵飛野煙靜。 漢帝高堂汗若珠,班姬明月無停影。

    無名氏 唐宋诗
  • 山中寄凝密大師兄弟

    一爐薪盡室空然,萬象何妨在眼前。 時有興來還覓句,已無心去即安禪。 山門影落秋風樹,水國光凝夕照天。 借問荀家兄弟內,八龍頭角讓誰先。

    齊己 唐宋诗
  • 燕支行營 二

    陽烏黯黯暎山平,陰兔微微光漸生。 戍樓往往雲間沒,烽火時時磧裏明。 (見伯三六一九卷)。

    崔希逸 唐宋诗
  • 蜀中送人遊廬山

    君遊正值芳春月,蜀道千山皆秀發。 溪邊十里五里花,雲上三峯五峯雪。 君上匡山我舊居,松蘿拋擲十矯飾要。 君行試到山前問,山鳥只今相憶撫? (影印本《詩淵》第六冊第四四四八頁。 )(按:此詩原署「唐僧巒」。 唐詩人名相近者惟僧鸞與曉曉巒二人。 此詩風格不類僧鸞之作,僧鸞又未見入蜀之跡,而曉巒恰爲蜀僧,故暫定爲曉巒作。 )。

    曉巒 唐宋诗
  • 補和州助教自况

    老未脫場屋,揆才無寸長。 九重難射策,一命不爲郎。 尚喜衫仍綠,仍憐牒是黄。 活人何不可,政自有良方。

    張尚 唐宋诗
  • 送周元特侍郎守宣城

    西風迎公來,東風送公去。 尚欲留朱轓,公行不可住。 無酒對公傾,有懷爲公賦。 夫子文武資,亦復廊廟具。 剛方仰術業,坦夷見襟度。 青衫試州縣,機鋒微已露。 吾意有不可,萬夫挽不顧。 翱翔諸公間,籍甚當時譽。 峩冠上烏臺,直諫汲長孺。 風雲千載合,冕旒一言寤。 凜凜議論餘,可使淮南懼。 天威瞻咫尺,政塗去跬步。 興逸頓言歸,解佩苕溪路。 湖山聊寄懷,詩書尚溫故。 中外豈不殊,進退自餘裕。 宣城唇齒邦,望公來何暮。 我饑我顰呻,公飯公覆護。 舉首望旌戟,指期詠襦袴。 平生觸邪手,不難鋤弊蠹。 雙溪疊嶂間,按堵百無慮。 坐席豈容溫,當饋意久注。 獻納念伏蒲,謀謨懷借箸。 行矣股肱良,歸作腹心助。 要觀今周公,聲名三吐哺。 便當侶夔龍,何止冠鵷鷺。 自念接門牆,連歲忘羈寓。 鷁首明當飛,驥尾何由附。 幾日復升堂,青天披宿霧。 過雁與來魚,猶當奉尺素。 西去無多程,不誦陽關句。

    仲并 唐宋诗
  • 群胥推案去,一客抱琴來。 喚起高山趣,驅除俗吏埃。 耳根從此凈,指法看君開。 剩欲傳佳操,仙舟且莫回。

    趙崇森 唐宋诗
  • 游無爲寺

    導師生何年,人猶記此日。 香火緇俗會,風雨神鬼集。 我來恰秋深,迥迥原野闊。 羣山勢愈壯,老木氣不折。 拄筇踏危磴,小憩馬與僕。 屢休才及門,到寺已曛黑。 車從如沸羹,無地可插脚。 闍黎揖客坐,意象頗猝猝。 弛擔得禪房,持鉢叩香積。 倒牀不復醒,夢與仙梵接。 明朝沒階趨,燎香望玉色。 丐福吾未能,修敬敢不肅。 是身如芭蕉,危脆不堅實。 綠髮俄素絲,赭顔倏枯腊。 百年已長久,大抵俱化易。 稽首不動尊,向來何證得。 衲衣坐蒙頭,萬古一交睫。 儻非定慧力,枯骨已瓦礫。 物物具茲妙,抱寶訴空乏。 伐柯則不遠,內照無別法。 一鉢寄空巖,定當擲此幘。

    李流謙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