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岐知不盡,離別自無窮。 行客心方切,主人罇未空。 楚檣收月下,江樹在潮中。 人各還家去,還家慶不同。
无
其他无
〔唐朝〕 姚合
路岐知不盡,離別自無窮。 行客心方切,主人罇未空。 楚檣收月下,江樹在潮中。 人各還家去,還家慶不同。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獻之閑坐說歸州,曾到昭君廟裏遊。 自古行人多怨恨,至今鄉土盡風流。 泉如珠淚侵階滴,花似紅妝滿岸愁。 河畔猶殘翠眉樣,有時新月傍簾鉤。
七歲神童古所難,賈家門戶有衣冠。 十人科第排頭上,五部經書誦舌端。 見榜不知名字貴,登筵未識管弦歡。 從今穩上青雲去,萬里誰能測羽翰。 (見《宋詩紀事》引《聞見前錄》。 )(見《邵多聞見錄》卷六。 )(望按:賈黃中字媧民,南皮人。 生後晉天福六年,卒宋太宗至道二年。 《宋史》卷二六五有傳。 詩註云「七歲應童子舉」,則時當晉天福十二年,尚未入宋也。 )。
百姓富,軍食足,百姓足,軍民歡。 爭那生靈饑且寒,吾王有術應不難。 但令一斗徵一斗,自然百姓富於官。
山礦生金乳,地官闢關門。 石礦水直出,供養天心尊。
火裏靈苗秀,無根偏界生。 諸人如體悉,千里共途行。
若欲正提綱,直須大地荒。 欲來衝雪刃,未免露鋒鋩。
一宵短夢驚流俗,千里高名掛里閭。 遂使晚生矜此意,癡眠不讀半行書。
我家石井旁,山水非不奇。 所恨過從少,無與同襟期。 獨幸里巷間,高僧有二機。 大機傳祖印,海內聲名馳。 晚歸結草庵,杜門人莫窺。 嗟哉已物化,不見三十朞。 我爲銘其塔,世猶仰清規。 小機真龍象,方爲人天師。 宴坐一禪榻,天花零亂飛。 聞名亦二紀,頗愧會面稀。 忽自廬阜來,訪我江之湄。 共說無生話,不覺日晷移。 顧我麋鹿姿,久欲脫馽羈。 來日寧有幾,擾擾將何爲。 一點退閑心,不謂師已知。 祇俟及新歲,上章力丐歸。 師儻還故里,願言款柴扉。 我雖無長物,亦有筇一枝。 正欲穿林壑,相與窮幽微。 庶幾進此道,盡洗平生非。
吾皇多暇只觀書,田獵游盤一事無。 北伐日行三十里,何曾異域市名駒。
漢史傳循吏,唐家秩省郎。 海禽驚廟樂,池鶩費君粱。 巾禿聊蓬首,帷閒即偃牀。 案杯過永晝,寺鼓報殘陽。 束帙雲籤冷,窺園李樹僵。 後車常擊轂,猥酒不空腸。 未易矜刀筆,徒煩裹服章。 歲周無吏最,天極正包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