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贈盧沙彌小師

〔唐朝〕 姚合

怕見世間事,削頭披佛衣。 年小未受戒,會解如老師。 天與出家腸,一食齋不飢。 麻履踏雪路,與馬不肯騎。 嫌我身腥羶,似我見戎夷。 彼此見會異,對面成別離。 我師文宣王,立教垂書詩。 但全仁義心,自然便慈悲。 兩教大體同,無處辨是非。 莫以衣服別,到頭不相知。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和王郎中召看牡丹

    葩疊萼相重,燒欄復照空。 妍姿朝景裏,醉豔晚煙中。 乍怪霞臨砌,還疑燭出籠。 遶行驚地赤,移坐覺衣紅。 殷麗開繁朵,香濃發幾叢。 裁綃樣豈似,染茜色寧同。 嫩畏人看損,鮮愁日炙融。 嬋娟涵宿露,爛熳抵春風。 縱賞襟情合,閑吟景思通。 客來歸盡懶,鶯戀語無窮。 萬物珍那比,千金買不充。 如今難更有,縱有在仙宮。

    姚合 唐宋诗
  • 寫懷

    汩沒與辛勤,全鍾在此身。 半生爲下客,終老託何人。 兩鬢關中改,千巖海上春。 青雲知有路,自是致無因。

    許棠 唐宋诗
  • 贈三惠大師

    楓猿嶠角別多時,二教兼修內學師。 藥樹影中頻綴偈,蓮峰朵下幾窺棊。 遊歸筍長齊童子,病起巢成露鶴兒。 詔落五天開夏講,兩街人競禮長眉。

    李洞 唐宋诗
  • 池上昔遊夫子鳳,雲間初起武侯龍。 亭分楚寺依依樹,水應公臺夜夜琴。 鴝鵒舞酣人自醉,琵琶聲緩客初來。 高鳥過時秋色動,征帆落處暮煙生。 夜吟孤枕潮聲近,晚過千山雪氣寒。 望臘早花緣路見,隨巖寒水隔林聞。 宿處客塵隨夜靜,坐中煙水向人閑。

    趙嘏 唐宋诗
  • 春園興後

    比日尋常醉,經年獨未醒。 迴瞻後園柳,忽值數行青。 定是春來意,低頭更好聽。 歌鶯遼亂動,蓮葉繞池生。 散腰追阮籍,招手喚劉伶。 隔架窺前[空,未餘几](據李抄本補)小瓶。 風光須用卻,留此待誰傾。

    王績 唐宋诗
  • 牛僧孺讖

    首尾三麟六十年,兩角犢子恣狂顛,龍蛇相鬭血成川。 (見《李文饒文集·窮愁志》卷四《周秦行紀論》引)(〖1〗《周秦行紀論》云:「餘嘗聞太牢氏好奇怪其身,險易其行,以其姓應國家受命之讖曰〖略〗。 」三句爲僧孺自撰,抑爲敵黨誣構,尚不詳。 宋陳善《捫虱新語》卷十三云「兩角犢子自全忠姓也」,傳璇琮先生《李德裕年譜》據以認爲此讖「本是晚唐五代人譏朱全忠的言辭被用進這篇《周秦行紀論》中去」。 《後村詩話後集》卷一引朱翌說「夫犢子雙角,殆拆朱字耳」,劉克莊以爲朱泚、朱溫皆「有時而驗」。 )。

    佚名 唐宋诗
  • 荅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

    虹霓掩天光,哲后起康濟。 應運生夔龍,開元掃氛翳。 太微廓金鏡,端拱清遐裔。 輕塵集嵩嶽,虛點盛明意。 謬揮紫泥詔,獻納青雲際。 讒惑英主心,恩疎佞臣計。 仿徨庭闕下,歎息光陰逝。 未作仲宣詩,先流賈生涕。 挂帆秋江上,不爲雲羅制。 山海向東傾,百川無盡勢。 我於鴟夷子,相去千餘歲。 運闊英達稀,同風遙執袂。 登艫望遠水,忽見滄浪枻。 高士何處來,虛舟渺安繫。 衣貌本淳古,文章多佳麗。 延引故鄉人,風義未淪替。 顧侯達語默,權子識通蔽。 曾是無心雲,俱爲此留滯。 雙萍易飄轉,獨鶴思凌厲。 明晨去瀟湘,共謁蒼梧帝。

    李白 唐宋诗
  • 句 其一四

    兩京遊寺曾題榜,五舉逢知始看花。

    孟賓于 唐宋诗
  • 緣識 其六七

    緊峻焚修彼自知,天嗔不許亂施爲。 真心實行終歸德,善事緣多惡可悲。

    宋太宗 唐宋诗
  • 證道歌 其八一

    縱遇鋒刀常坦坦,只因得隻金剛眼。 一相光中無二形,劫火洞然無退返。

    釋印肅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