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人嫌古畫,倚壁不曾收。 露滴膠山斷,風吹絹海秋。 殘雲飛屋裏,片水落牀頭。 尚勝凡花鳥,君能補綴不。
无
其他无
〔唐朝〕 姚合
時人嫌古畫,倚壁不曾收。 露滴膠山斷,風吹絹海秋。 殘雲飛屋裏,片水落牀頭。 尚勝凡花鳥,君能補綴不。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送春歸,三月盡日日暮時。 去年杏園花飛御溝綠,何處送春曲江曲。 今年杜鵑花落子規啼,送春何處西江西。 帝城送春猶怏怏,天涯送春能不加惆悵。 莫惆悵,送春人。 冗員無替五年罷,應須準擬再送潯陽春。 五年炎涼凡十變,又知此身健不健。 好去今年江上春,明年未死還相見。
閉門池館靜,云訪紫芝翁。 零落槿花雨,參差荷葉風。 夜碁全局在,春酒半壺空。 長嘯倚西閣,悠悠名利中。
紅燈初上月輪高,照見堂前萬朵桃。 觱栗調清銀象管,琵琶聲亮紫檀槽。 能歌姹女顏如玉,解引蕭郎眼似刀。 爭奈夜深拋耍令,舞來挼去使人勞。
孤舟方此去,嘉景稱於聞。 煙盡九峰雪,雨生諸派雲。 沙寒鴻鵠聚,底極龜魚分。 異日誰爲侶,逍遙耕釣羣。
不體(《類從》本作「航」。 〖又日本佛教全書〗本作「{舟巳}」。 考云:「{舟巳}即那字。 慧超《傳》多用此字。 」)心淚(《類從》本作「渡」。 )自涓,(望按:「此句原脫一字。 」)情因法眼奄幽泉。 明朝儻問滄波客,的說遺鞋白足還。 (見《渤海國志長編》卷十八引《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三。 )(〖1〗按詩前有小注,曰「詩一首。 在唐作」。 蓋從當時渤海藩國言,故曰「在唐」也。 又詩末題「大和二年四月十四日書」十字。 〖2〗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出版顧承甫等點校本《入唐求來巡禮行記》,參據多種版本校勘,較精審。 今錄異文如次:「公作而習之」,「作」作「僕」;「余之身期降物」,作「余亦身期絳物」;「入宗五臺」,「宗」作「室」;「青癡」,作「青瘀」;「仙大師己來日久」,「己」作「亡」;「位我之血」,「位」作「泣」;「不體心淚」,「體」作「航」。 )。
青鴛剎下天香集,丞相車前佛月低。 知有風人無限思,火城催向五門西。
亢旱踰時如魯史,一雨已遲淹爾耳。 農猶滿望苗返魂,車亦收聲魚免死。 我持酒戒不敢荒,急呼一盃飲松堂。 不憂猖獗有巢昌,只恐沈猶朝飲羊。
大地山河眼裏塵,自古至今强立名。 衹箇絕邊無縫塔,不曾來往逐人情。
衮衣猶未趣東歸,吳會先傳蜀道詩。 急峽高江追子美,清風明月笑嚴維。 花圍白帝行春日,香藹黄堂坐嘯時。 顧我迂疎堪底用,强顔薪粟效支離。
地迥山奇怪,神仙喜穴居。 百雲剜洞巧,五石補天餘。 商野幽人夢,周南太史書。 心乎愛丘壑,勝概一躊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