棖棖山響荅琵琶,酒濕青莎肉飼鴉。 樹葉無聲神去後,紙錢灰出木綿花。
无
其他无
〔唐朝〕 王叡
棖棖山響荅琵琶,酒濕青莎肉飼鴉。 樹葉無聲神去後,紙錢灰出木綿花。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淮海干戈戢,朝廷禮樂施。 白駒皆就縶,丹鳳復來儀。 德備三苗格,風行萬國隨。 小臣同百獸,率舞賀昌期。
故舊相逢三兩家,愛君兄弟有聲華。 文輝錦綵珠垂露,逸興江天綺散霞。 美玉自矜頻獻璞,真金難與細披沙。 終須撰取新詩品,更比芙蓉出水花。
往謫潯陽去,夜憩輞溪曲。 今爲錢塘行,重經茲寺宿。 爾來幾何歲,溪草二八綠。 不見舊房僧,蒼然新樹木。 虛空走日月,世界遷陵谷。 我生寄其間,孰能逃倚伏。 隨緣又南去,好住東廊竹。
南浦菰蒲遶白蘋,東吳黎庶逐黃巾。 野棠自發空流水,江燕初歸不見人。 遠岫依依如送客,平田渺渺獨傷春。 那堪迴首長洲苑,烽火年年報虜塵。
擬杯當曉起,呵鏡可微寒。 隔箔山櫻熟,褰帷桂燭殘。 書長爲報晚,夢好更尋難。 影響輸雙蝶,偏過舊畹蘭。
常欲棲山島,閑眠玉洞寒。 丹哥時引舞,來去跨雲鸞。
巨川橫廣路,□涉吟艱危。 巧思侔神□,經途變險戲。 石梁全架□,鐵鏁竟何□。 昔有黿鼉異,今看結構奇。 □□□□補,似迫□龍移。 跨水鼇峯見,凌虛鵬翼垂。 寧勞浮柱設,詎假造舟爲。 代久堤維固,年深砌不隳。 □虹常偃蹇,雲鴈□差池。 □物三方會,傳名四海□。 □鐫起花葉,模寫躍蛟螭。 □矗平踰砥,下穹圓甚規。 □如丹洞出,窓類白巖窺。 □鶴臨華表,詞人訪古碑。 □燕□□□,郢越亘南馳。 □□無濡足,千秋長□□。 (見《文物參攷資料》一九五七年第三期俞同奎作《安濟橋補充文獻》所附詩刻拓片。 )(〖1〗按石刻詩題下原署「趙州長史崔恂」。 《新唐書》卷七十二下《宰相世系表》鄭州崔氏房有崔恂,杭州刺史清河男。 其從叔崔元綜,相武后朝,則恂當是中宗、玄宗時人。 又此詩刻後有魏州司功參軍劉義□《詶崔長史》詩一首,惜已漫漶不可得辨矣。 〖2〗俞同奎文謂此詩見趙縣安濟橋下所得石刻,同時另出一石,與詩石大小相同,後味殘文尚可辨認,錄如次:「□元八年九月□□□□□□李」於時□□□□□崔恂「任深州□史□□□還此橋過喜其壯麗命」舊詩云□志並七年春俞文考定「□元八年」應爲「經營元八年」,所出詩石爲崔恂開元七年在趙州時作,次年由深州重經此橋,序而刻石。 )。
進退應須與智論,浮萍自在爲無根。 掃門何太拋途轍,解珮猶能棄渥恩。 草徑旋封迷舊迹,苔階亂織露新痕。 不唯此景供游賞。 無限煙蘿盡一吞。
學已三冬富,書猶萬卷藏。 名場雖蹭蹬,朝論極揄揚。 小試襦袴詠,遂辭鵷鷺行。 秋風九原路,挽鐸倍凄凉。
華亭沈虞卿,惠山尤延之。 每見無雜語,只說林景思。 試問景思有何好,佳句驚人人絕倒。 句句飛從月外來,可羞王公薦穹昊。 若人乘雲駕天風,秋衣剪菊裁芙蓉。 暮宿銀漢朝蓬宮,我欲從之東海東。 西湖柳色二三月,相逢一笑冠纓絕。 醉招和靖叫東坡,一吸西湖湖欲竭。 我醉自眠君自顛,路人往往指作仙。 此輩何曾識此樂,識與不識俱可憐。 別時花開今已落,思君令人瘦如鶴。 夢裏隨君携酒瓢,同登天台度石橋。 瀑泉界天瀉雲窟,長松拔地攙煙霄。 與君聯句章未了,帝城鐘動西峰曉。 海風吹墮珊瑚枝,乃是先生寄我詩。 火雲燒江江水沸,君詩清涼過於水。 定知來自雪巢底,恍然坐我天台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