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在筆端,咫尺匠心難。 日月中堂見,江湖滿座看。 夜凝嵐氣濕,秋浸壁光寒。 料得昔人意,平生詩思殘。
无
其他无
〔唐朝〕 張祜
精華在筆端,咫尺匠心難。 日月中堂見,江湖滿座看。 夜凝嵐氣濕,秋浸壁光寒。 料得昔人意,平生詩思殘。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促促晨復昏,死生同一源。 貴年不懼老,賤老傷久存。 朗朗哭前歌,絳旌引幽魂。 來爲千金子,去臥百草根。 黃土塞生路,悲風送回轅。 金鞍舊良馬,四顧不出門。 生結千歲念,榮及百代孫。 黃金買性命,白刃讐一言。 寧知北山上,松柏侵田園。
元瑜思舊幕,幾夜夢旌旃。 暑退蒹葭雨,秋生鼓角天。 月明三峽路,浪裏九江船。 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非不欲前去,此情非自由。 星辰照何處,風雨送涼秋。 寒鎖空江夢,聲隨黃葉愁。 蕭蕭猶未已,早晚去蘋洲。
遠見麻姑戲瑞禽,每來教舞此壇心。 基離地面三千丈,勢倚雲根一萬尋。 煙海日搖雙翅影,洞天風散九韻音。 自從越叟分明說,便想羅浮直至今。 (〖1〗上面這些詩寫辰一小冊上,線裝,僅存五葉,共二十八首。 後有殘闕,原書葉數、詩數不知多少。 總題《涉道詩》,下題撰人李翔姓名。 李翔的時代和事跡無所考,這個詩集也不見於著錄。 所歌詠酬答的都是道山道觀,當時道教的天師、尊師、鍊師、總真以及供奉和道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事跡等。 這應該是一部現存最古的道徒詩集。 〖2〗詩中所表現的山名和地名,多在今江西、江蘇、浙江三省,主要是在龍虎山、茅山、天台山之間,李翔大概就是這一地區以內的人。 他的時代,大概是第九世紀末年或第十世紀初年的人。 謝自然是貞元十一年〖七九五〗十一月十二日卒於梁州西門外金泉山的,韓愈〖七六八--八二四〗有《謝自然詩》〖《昌黎先生集》卷一〗,李翔有《題謝自然傳後》〖傳爲郡守李堅所作〗,所以李翔時代,疑比韓愈稍晚。 〖日本《道教研究》第一冊刊吳其昱《李翔及其涉道詩》推定李翔爲唐高祖九世孫,江王李元祥之後,曾官莆田尉,約於咸通間在世,所據爲《新唐書》卷七○下《宗室世系表》,可備一說。 〗)。
軍營內,星隕作驢鳴(京本作「形」)。 兆是(京本作「此兆」)敗軍幷殺將,便須移寨不須(京本作「當返不當」)停,天意甚分明。 。
燕南壯士吳門豪,筑中置鉛魚隱刀。 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
夜未央,明月光。 熒煌九華燭,交影照歌梁。
退之高文仰東岱,籍湜傳盟其足賴。 固知法嗣要龍象,先生端是毗陵派。 方駕曹劉蓋餘力,壓倒元白聊一快。 向來班門收衆材,賓履費公珠幾琲。 三熏會有堪此事,群犬未免驚所怪。 但知樓仰百尺顛,豈覺波涵千頃外。 南州短簿令公喜,巍峩峩冠陸離佩。 有如若士那可無,筆勢已超聲律界。 相將問道留十日,滿座真成折床會。 清詩忽復墮華牋,要使握瑜誇等輩。
舊見恩初渥,新遊刃久虛。 官曹鵲樹下,民版象耕餘。 山迥人逢麂,江清客厭魚。 送君多悵望,雲外是親居。
颯颯長眉緑覆肩,欲推壽數意茫然。 若非楚國庚寅歲,定是堯時丙子年。 銅笛一聲驚宿鷺,蒲帆數幅破晴烟。 遥知乘醉江湖去,黄鶴樓頭又放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