簷前蔽日多高樹,竹下添池有小渠。 山客野僧歸去後,晚涼移案獨臨書。
无
其他无
〔唐朝〕 裴夷直
簷前蔽日多高樹,竹下添池有小渠。 山客野僧歸去後,晚涼移案獨臨書。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大底從頭總是悲,就中偏愴築城詞。 依然想得初成日,寄出秋山與我時。
到來常聽說清虛,手把玄元七字書。 仙籍不知名姓有,道情惟見往來疎。 已能絕粒無飢色,早晚休官買隱居。 便欲去隨爲弟子,片雲孤鶴可相於。
戀道欲何如,東西遠索居。 長疑即見面,翻致久無書。 甸麥深藏雉,淮苔淺露魚。 相思不我會,明月幾盈虛。
曉窗夢到昭華,向瓊家。 欹枕殘妝一朵,臥枝花。 情極處,却無語,玉釵斜。 翠閣銀屏回首,已天涯。
建志誠心愚,高慕欣朋儔。 相與立弘誓,捨俗慕閑丘。 蕭散人物外,晃朗免綢繆。 寂寂求戒(一作「誠」)真,亹亹勵心柔。 警策修三業,激切澄四流。 興心願弘誓,救溺運慈舟。 嘉期歸妙覺,善會湼槃修。 存心八正道,立志三祇休。 (見同書卷七《獎導部》。 注一作者,爲《法苑珠林》卷六一之異文。 )。
清明雲日開,山路足莓苔。 瀑溜千尋落,乘閑一看來。 (見劉喜海《金石苑》卷二。 《輿地紀勝》卷一五七《資州》錄第二首。 張忱石先生告:《永樂大典》卷九七六六引《成都府志》錄第一首,今據以校補。 )(〖1〗《金石苑》云:「高約二尺,廣三尺六寸,十二行,行七字,字徑寸餘至二寸不等。 正書。 下端石殘缺。 」石刻題下署:「資□刺史王師閔。 」末署:「大和二年正月七日。 」〖2〗劉喜海跋云:「右詩刻在資州。 此西巖龍潭瀑布詩也,見王象之《碑目》。 王師閔爲資州刺史,史失載。 」〖3〗《輿地紀勝》云:「唐王師閔守資中,政有能聲。 嘗游西巖,留《瀑布詩》於石壁。 其一曰〖錄第二首,略〗。 」按:據《輿地紀勝》及《永樂大典》所錄詩,知石刻除稍有漫漶外,大致完整。 《金石苑》謂「下端石殘缺」,未允。 )。
丹青史筆敢虛張,功德巍然軼漢唐。 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樓三度納降王。
老去何嫌雪滿顛,放懷惟與子周旋。 起趨吳越時難得,上繼張余理必然。 嶺海斷雲歸雁底,江湖春浪白鷗前。 故人相見問今我,雨笠烟蓑事力田。
松柏回環路屈盤,像堂僧室枕層巒。 泉多翠茗臨烹便,寺僻紅塵欲到難。 樵斧斫雲春谷暗,漁榔敲月夜溪寒。 我來未足登高興,欲去裴回更倚闌。
雪山深處我非忘,百一十城印普光。 彌勒樓開通線道,方知臘雪似春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