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宿大徹禪師故院

〔唐朝〕 雍陶

竹房誰繼生前事,松月空懸過去心。 秋磬數聲天欲曉,影堂斜掩一燈深。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送盧十四弟侍御護韋尚書靈櫬歸上都二十韻

    素幕渡江遠,朱幡登陸微。 悲鳴駟馬顧,失涕萬人揮。 參佐哭辭畢,門闌誰送歸。 從公伏事久,之子俊才稀。 長路更執紼,此心猶倒衣。 感恩義不小,懷舊禮無違。 墓待龍驤詔,臺迎獬豸威。 深衷見士則,雅論在兵機。 戎狄乘妖氣,塵沙落禁闈。 往年朝謁斷,他日埽除非。 但促銅壺箭,休添玉帳旂。 動詢黃閣老,肯慮白登圍。 萬姓瘡痍合,羣凶嗜慾肥。 刺規多諫諍,端拱自光輝。 儉約前王體,風流後代希。 對敭期特達,衰朽再芳菲。 空裏愁書字,山中疾采薇。 撥杯要忽罷,抱被宿何依。 眼冷看征蓋,兒扶立釣磯。 清霜洞庭葉,故就別時飛。

    杜甫 唐宋诗
  • 獨覺

    覺來窗牖空,寥落雨聲曉。 良遊怨遲暮,末事驚紛擾。 爲問經世心,古人難盡了。

    柳宗元 唐宋诗
  • 追代盧家人嘲堂內

    道却橫波字,人前莫謾羞。 只應同楚水,長短入淮流。

    李商隱 唐宋诗
  • 留別杜審言幷呈洛中舊遊

    斑鬢今爲別,紅顏昨共遊。 年年春不待,處處酒相留。 駐馬西橋上,回車南陌頭。 故人從此隔,風月坐悠悠。

    崔融 唐宋诗
  • 寄華山司空侍郎

    山掌林中第一人,鶴書時或問眠雲。 莫言疎野全無事,明月清風肯放君。

    徐夤 唐宋诗
  • 記皂江墮水事

    青城山峭皂江寒,欲度當時作等閑。 櫂逆狂風趨近岸,舟逢怪石碎前灣。 手攜弱杖倉皇處,命出洪濤頃刻間。 今日深恩無以報,令人羞記雀銜環。

    楊鼎夫 唐宋诗
  • 兵要望江南 占六壬第二十八(京本列第十七○四十五首) 三十三

    勾陳將,玄武共相親。 帶煞併加爲惡煞,若逢相克不宜軍(京本作「君」),有煞便相侵。

    易靜 唐宋诗
  • 生死歌訣 三

    浮弦多是風頭痛,積聚體疼胸膈噎。 緊實號爲寒熱證,澁瀉煩燥小便澁。 芤脈蓋因陽耗散,鼻衂無時精炁竭。 脈沉兼优是重陰,氣刺胸膨癥塊結。 風寒相傳脈浮遲,外受寒邪內風熱。 肺受風寒痰欬嗽,左手見之心戰佚。 弱而兼濡是陽虛,汗出憎寒炁羸劣。 風濕風溫及濕溫,脈候交差要分別。 汗無重汗耳無知,妄語無瘖各部委是暍。 洪數脈來陽氣盛,目赤舌乾唇破裂。 浮而兼緊腎之虛,溫助寒邪益精血。 陽絕尺中脈細微,針灸勿令精炁絕。 促結代脈是脾虛,若見之時難救得,女人尺中須要盛,浮細沉遲是虛證。 忽然胗得寸中盈,六部無邪身有孕。 童女童男何以別?須看天真無損缺。 大凡童子脈來沉,童女尺中洪拍拍。 男子婦人精血衰,假饒覆溢脈無回。 一呼四至爲平脈,一呼一至死相催。 傷寒舌黑洗不紅,藥洗分明定吉凶。 汗若脈和無惡候,脈如躁疾命將殂。 中風目閉口開者,喉中拽鋸炁不敷。 脈若洪弦由可救,浮大多應命不甦。 男女五勞洪數脈,定知不久炁長吁。 大抵七表八裏脈,相連九道作程途。 表裏脈分輕重病,九怪傳來病不舒。 胗脈要分輕與少,始知生死可枝梧。 浮洪短促爲陽弱,沉細兼長陰有餘。 如此分張輕重斷,豈同俗眼一凡夫。 六部鬼賊是如何,造化陰陽事更多。 心火怕逢沉滑脈,肺金猶怕浮洪克。 唯有脾元惡木侵,四時寄旺本無形。 甲乙最嫌金炁重,腎中脈緩水無盈。 一位克重當須斷,二位克重却分輕。 三位克時難救療,縱然暫醒必歸冥。 水火相臨分上下,金木相侵事必凌。 水土二宮俱要靜,一宮有克少安寧。 高士要知刑克賊,孰能考究記心經。 春怕庚辛秋惡候,夏嫌水氣火相刑。 刑剋只分輕與重,自然切脈甚精明。 左手胗得重病脈,右手脈候却調勻。 只斷脈中須應病,故知命脈得和平。 假此一例餘倣此,醫門學者要勞心。 (以上三首均見《宛委別藏》影寫本杜光庭《廣成先生玉函經》。 )。

    杜光庭 唐宋诗
  • 覽聶長孺蘄春罷歸舟中詩筆

    姑山羽客冰爲骨,金掌仙人露代餐。 化作妙辭真扣玉,寫成初藁剩驚鸞。 心隨零雨濛濛密,恨過清溪曲曲寒。 此秘東陽誇未睹,靈均千載有餘嘆。

    宋祁 唐宋诗
  • 出遊

    八月石帆秋,聊爲汗漫遊。 本因尋友去,却爲看山留。 小草題僧壁,長吟上驛樓。 月能從劇飲,天可寄閑愁。 高下評泉品,縱橫記酒籌。 花開遇門入,水長信船流。 骯髒人雖棄,脂韋我自羞。 此心君不信,試往問沙鷗。

    陸游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