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貽友人

〔唐朝〕 杜牧

自是東西客,逢人又送人。 不應相見老,秖是別離頻。 度日還知暮,平生未識春。 儻無遷谷分,歸去養天真。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賦得欲曉看妝面

    朧朧欲曙色,隱隱辨殘妝。 月始雲中出,花猶霧裏藏。 眉邊全失翠,額畔半留黃。 轉入金屏影,隈侵角枕光。 有蟬隳鬢樣,無燕著𨥁行。 十二峯前夢,如何不斷腸。

    吳融 唐宋诗
  • 永明山居詩(六十九首) 六十九

    三度曾經游此地,從緣權順世間情。 登山雖有謝安志,遁迹慚無慧遠名。 翠疊寒枝松未老,影深幽徑竹新成。 莫言去住關懷抱,雲本無心水自清。 (見懺庵居士《高僧山居詩》,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三年綫裝鉛印本。 )(〖1〗張靖龍云:永明即延壽。 清釋際祥《淨慈寺志》〖《武林掌故叢編》第十三集〗卷十九附著述目中有「《永明壽禪師山居詩》,吳越僧延壽撰」等語。 卷十八明人李日華山居詩序中記載了永明山居詩的刻本來源,序後附錄佛國山人黃樹穀《集山居詩絕句》十首。 旁小字注曰:「集永明壽禪師詩句。 」其詞句與懺庵居士本全部相同。 集句詩後附載和詩諸公云,高峰妙法嗣布衲雍公,嘗居南屏,賡和《永明山居詩》六十九首,楚石梵琦有《和永明山居詩》,梅雪有《和永明山居詩》。 古春云:「永明壽禪師有詩六十九首,慶壽獨庵從和之。 」按元代天目山大覺正等寺布衲祖雍的和作,今存其一,見《西天目祖山志》卷五,步延壽山居詩其二韻。 又懺庵居士《高僧山居詩續編》載元代天台高僧無見先覩《和永明禪師〖山居詩〗韻》六十九首,步韻甚嚴。 從永明山居詩的內容來看,也屬智覺延壽所作無疑。 詳細考證參見拙作《延壽及其佚詩》,載《溫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一九八六年第三期。 按:日本《續藏經》本宋釋文沖《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自行錄》末附延壽著作總目,有《山居詩》一卷,當即指以上所錄諸詩。 此書所錄延壽所作詩尚有《詩讚》一卷、《物外集》十卷五百首、《吳越唱和詩》一卷、《光明會瑞應詩》一卷、《供養石橋羅漢一十會祥瑞詩》一卷、《雜歌》一卷、《布金歌》一卷、《定慧相資歌》一卷。 )。

    延壽 唐宋诗
  • 臨秋三首 其二

    素潦沙成岸,蒼條柳映津。 蟬休疑惜己,蜻去似猜人。 紺幕隨天遠,瓊鉤伴月新。 清風時一至,吹盡故纓塵。

    宋庠 唐宋诗
  • 次韻真歇和尚圓覺經頌一十四首 清凈慧菩薩章

    覺了前前非處難,而今步步到長安。 色心㳷合無絲路,法性圓融沒許般。 箇事本來元脫灑,幾人到此出顢頇。 妄亡起滅功成也,應笑風旛動剎竿。

    釋正覺 唐宋诗
  • 春風

    一舉造物手,萬生和氣中。 酒邊排雪意,詩裏要春風。 了了誰孤起,滔滔我即空。 試詢三世事,猶有讀書功。

    朱槔 唐宋诗
  • 次韵耿薦可催菊三首 其一

    黄花應自惜離披,欲放清香故故遲。 病客高眠防不肯,剩裁好語報花知。

    仲并 唐宋诗
  • 題溫守梁尚書新創富覽亭

    傑檻雄簷倚碧空,玲瓏窗戶濕青紅。 因山卜地心機巧,望水如天眼力窮。 千里勝形吟筆內,萬家和氣飲杯中。 吏民共指雙旌語,今日梁公昔謝公。

    陳棣 唐宋诗
  • 送梁倅二首 其一

    盛德宜時用,屏星久此留。 中和凝秬鬯,溫潤瑩天球。 太府多材會,清名萬口流。 亨塗應好在,端的上瀛洲。

    崔敦禮 唐宋诗
  • 送何遯山人歸蜀

    春風入樹綠,童稚望柴扉。 遠壑杜鵑響,前山蜀客歸。 到家逢社燕,下馬澣征衣。 終日自臨水,應知已息機。

    梅堯臣 唐宋诗
  • 所思亭海棠初開折贈兩使者將以小詩 其一

    未須比擬紅深淺,更莫平章香有無。 過雨夕陽樓上看,千花容有此膚腴。

    張栻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