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 水闇先秋冷,山晴當晝陰。 重林間五色,對壁聳千尋。 惜此生遐遠,誰知造化心。
无
其他无
〔唐朝〕 張九齡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 水闇先秋冷,山晴當晝陰。 重林間五色,對壁聳千尋。 惜此生遐遠,誰知造化心。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迢遞來三蜀,蹉跎有六年。 客身逢故舊,發興自林泉。 過懶從衣結,頻遊任履穿。 藩籬無限景,恣意買江天。
沈沈夏夜蘭堂開,飛蚊伺暗聲如雷。 嘈然歘起初駭聽,殷殷若自南山來。 喧騰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聽者惑。 露花滴瀝月上天,利觜迎人著不得。 我軀七尺爾如芒,我孤爾衆能我傷。 天生有時不可遏,爲爾設幄潛匡牀。 清商一來秋日曉,羞爾微形飼丹鳥。
閣下從容舊客卿,寄來駿馬賞高情。 任追煙景騎仍醉,知有文章倚便成。 步步自憐春日影,蕭蕭猶起朔風聲。 須知上宰吹噓意,送入天門上路行。
面蒙君賜自龍墀,誰是還鄉一襲衣。 三品易懸鱗鬣赫,八絲展起綵章飛。 敻爲勝事垂千古,題作新詩啓七微。 嚴助買臣精魄在,定應羞著昔年歸。
夷門一鎮五經秋,未得朝天未免愁。 因上此樓望京國,便名樓作望京樓。 (見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按:《全唐詩》卷五六三收此爲令狐綯詩,題作《登望京樓賦》。 岑仲勉先生《讀全唐詩札記》云:「按《寰宇記》一開封府浚儀縣,『望京樓,城西門樓,本無名,唐文宗太和二年,節度使令狐綯重修,因登樓賦詩曰』云云,詩中不免作未免。 據《舊書》一七上,長慶四年九月,『庚戌,以河南尹令狐楚檢校禮部尚書、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宋汴亳觀察等使』,由此計至大和二年,恰是五年。 綯雖嘗一鎮宣武,但《舊書》一七二《綯傳》云:『咸通二年,改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三年冬,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則先後祇兩年,非五經秋也。 且在大和二年後三十餘祀,紀年亦不合,是知《寰宇記》云令狐綯,實令狐楚之訛,此詩應移收前五函九冊,綯更無他詩,名應刪却。 」今從其說錄歸楚名下。 《舊唐書》卷十七上載大和二年十月李逢吉移宣武,「代令狐楚,以楚爲戶部尚書」。 楚在宣武任時間正與詩合。 )。
韶妙如何有遠圖,未能相爲信非夫。 泥中蓮子雖無染,移入家園未得無。 (見《北里志》。 )。
隴水何年有,潺潺逼路傍。 東西流不歇,曾斷幾人腸。
萬機徹處若爲酬,千聖頭邊合自由。 佛國乍歸金作界,仙宮回首玉爲樓。
僎升時許同,孟馬寧處後。 人特誦謙光,我獨知德厚。
風月聯翩別駕分,雙鳬飛舄總能文。 苔痕點綠山頭石,花影浮紅水面雲。 一舸鴟夷聊爾爾,千巖啼鳥自欣欣。 徘徊斗粟歸田緩,堪笑癡頑老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