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塞三河道,金閨二月春。 碧煙楊柳色,紅粉綺羅人。 露葉憐啼臉,風花思舞巾。 攀持君不見,爲聽曲中新。
无
其他无
〔唐朝〕 劉憲
沙塞三河道,金閨二月春。 碧煙楊柳色,紅粉綺羅人。 露葉憐啼臉,風花思舞巾。 攀持君不見,爲聽曲中新。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龐眉一居士,鶉服隱堯時。 種荳初成畝,還丹舊日師。 入溪花徑遠,向嶺鳥行遲。 紫葛垂苔壁,青菰映柳絲。 偶來塵外事,暫與素心期。 終恨遊春宮,同爲歲月悲。
五雲從表瑞,藻繪宛成圖。 柯葉何時改,丹青此不渝。 非煙色尚麗,似蓋狀應殊。 渥彩看猶在,輕陰望已無。 方將遇翠幄,那羨起蒼梧。 欲識從龍處,今逢聖合符。
客心悲暮序,登墉瞰平陸。 林澤窅芊緜,山川鬱重複。 王公資設險,名都拒江隩。 方城次北門,溟海窮南服。 長策挫吳豕,雄圖競周鹿。 萬乘重沮漳,九鼎輕伊穀。 大蒐雲夢掩,壯觀章華築。 人世更盛衰,吉凶良倚伏。 遽見鄰交斷,仍覩賢臣逐。 南風忽不競,西師日侵蹙。 運圯屬馳驅,時屯恣敲朴。 莫救夷陵火,無復秦庭哭。 鄢郢遂丘墟,風塵俄慘黷。 狐兔時遊踐,霜露日霑沐。 釣渚故池平,神臺層宇覆。 陣雲埋夏首,窮陰慘荒谷。 悵矣舟壑遷,悲哉年祀倏。 雖異三春望,終傷千里目。
轍迹陳家巷,詩書孟子鄰。 偶來乘興者,不值草玄人。 契是忘年合,情非累日申。 聞君還薄暮,見眷及茲辰。
獵獵寒蕪引,承風勢不還。 放來應有主,焚去到何山。 焰入空濛裏,煙飛蒼莽間。 石中有良玉,惆悵但傷顏。
課中聖,惟是戰雄併。 四季孟神雄將位(與戰對沖是也),若居喜將得相生,旺相更爲榮。
薄晚閑無事,澹然休簡牘,寥寥館宇虛,苒苒寒光速。 輕霜遍衰草,高風斷羣木。 別有滄[洲](州)人,棲遑也干祿。 (均見日本《無理圖書館善本叢書》漢籍之部二影印古抄本《趙志集》。 )(〖1〗《趙志集》末附花房英樹《解題》謂《趙志集》一卷,卷首第一行題「趙志集一卷」,下小字注:「十七張。 」實存六張。 第二首與第三首〖引者注:以下只稱第某首,不錄詩題,以省篇幅〗之間有缺脫,第十首以後缺。 )(〖2〗關於諸詩作者,花房英樹認爲:「然十首非皆趙志之作。 第十首即署爲『司戶薩照』。 蓋其始趙志作第八首呈徐長史,應此徐長史即徐司馬有酬詩至,趙志乃更作第九首和之,而同時司戶薩照亦有鬼徐司馬之作。 古人於己集中附載他人酬和之,是常見的,又此前各篇,第五首題中『裴草然』上空一格,恐非表明裴草然而爲詩作者,由裴寄趙志。 空格當係趙志對裴草然之表敬形式,詩爲趙志寄裴。 第六首,爲裴草然有詩答雲貴高原志後,趙志復作酬篇。 第七篇,裴草然以答趙志之詩並寄張結,趙志另作和篇,亦寄張結。 由是觀之則悉爲寄贈酬鬼之作。 」〖3〗關於諸詩產生的時代,花房英樹認爲當在唐初。 主要證據是:各篇修辭頗爲洗練,風格近乎《文選》。 如第一首「聯文日華上」以下四句,可謂《文選》體措辭。 如第二首以「秋灰」、「夏火」爲對即是。 在盧照鄰、劉允濟詩中始見此二語。 以二語相對應使用,則見於駱賓王《初秋登王司馬樓宴序》。 同篇以「題輿」、「展驥」爲對語,始見於陳子昂《爲鄭資州讓官表》。 另外可認爲諸篇爲入唐所作的證據有四:一、第二首聯云:「晉嶺高無極,汾川清且濬。 」「晉嶺」、「汾川」非南朝地,而「晉山」、「汾水」廣見於唐代詩文。 二、第一首云:「非熊在渭川」,語出《史記·齊太公世家》:「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 」「非熊」代「非虎」,與避唐諱有關。 三、第十首作者「司戶薩照」,「司戶」應爲官名。 司戶一職隋文帝時曾置,旋廢。 據《舊唐書》載,在腐曰戶曹參軍,在州曰司戶參軍,在縣曰司戶。 薩照係州縣官員,故此「司戶」爲唐代官職。 四、集中有三篇四言詩。 自六朝至隋,除郊廟歌辭外,四言詩未見廣泛運用於一般主題。 至唐初,始有王勃《倬彼我系》及崔知賢、陳子昂等六人《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的寫作。 《趙志集》中的三首四言詩,似乎可以認爲是對陳子昂等人寫作四言詩活動極爲關心的結果。 因此諸詩之寫作時代,當在六朝文學風氣衰今明兩年之前,律詩意識尚未確立之際,很可能在初唐末期。 〖4〗關於作者的身份,花房英樹認爲:司戶薩照是州縣的屬官,雲貴高原志也應是地方官。 詩中可得到證明。 如第三首題言「在縣」,詩中說到「方慚灌壇術」。 第一首亦云:「謬茲叨下邑」,可以參證。 他對上級,本州的劉長史、鄭司馬極其鄭重地冠以敬、奉、仰等文字,亦與其身份相合。 趙志等所在的州縣,可能在京師的北面。 十首所詠都是秋景,其中「寒樹」、「寒光」、「寒露」、「寒葭」、「寒木」之類辭匯再三出現。 北地的地名也時有所見,如前面提及的「晉嶺」、「汾川」等。 作爲一種意見,可以這樣認爲:《趙志集》的作者,是初唐末期、京師北面某地的縣令趙志。 今存的十首詩,是以趙志爲主的寄贈酬和之作。 〖5〗花房英樹還對鈔本的年代作了推測。 他認爲,這本書於唐代中期傳入日本。 現在所見,是其轉鈔本的一軸。 其中有不少別字,恐怕是因襲原鈔的,作爲表敬的書寫形式,也應該是唐代原鈔的舊貌。 其書法可斷定爲日本的古書法。 從避唐諱、保存空格及書寫格式來推測,這個鈔本當是平安中期以前之物,至少不遲於背紙所抄《唯識章》所注明的「長元參年」〖一○三○〗。 〖駱玉明摘譯〗〖6〗《藝文志》第一輯刊周紹良《〈趙志集〉跋》云:「日本漢學家都認爲這是『趙志』的詩集,是他的作品。 實際這是值得商榷的。 仔細審查此十首詩中,至多可能只有趙志詩三首,甚或此詩集只是趙志抄錄者,內中連他的作品一首也沒有,也屬可能。 現在根據卷中他標詩題,我們可以知道,第一首《敬贈》是張皓給劉長史者,其詩題應作《敬贈劉長史》,蓋其題下『張皓兄』三字力抄錄者所記作者姓名,由於同屬友人,因加『兄』字。 其第二首當是劉長史和章,詩題應作《奉酬張皓兄》,其『劉長史』三字乃抄錄者所標識。 第三首是鄭司馬所作,詩題應是《秋日在縣望雨仰贈□□□》,『鄭司馬』三字亦抄錄者所記。 第四首是鄭司馬仰酬之作〖引者按:此句似應爲『是仰酬鄭司馬之作』〗,如果鄭司馬所贈之人即趙志,則此首即趙志之作,否則當另有其人,而是由趙志抄錄者。 不過有一點可以知道,作此詩者其地位應視司馬爲高,所以原題用『仰贈』,而此詩則以禮貌答之作『仰酬』也。 第五首詩題應作《秋晚感時寄張結》,而作者乃『裴草然』。 第六首則是張結奉酬裴草然之作。 第七首或者是趙志之作,但也可能爲他人所作而由趙志錄之於此者? 第八首詩題應是《閑庭晚景敬呈□□□》,題下所署『徐長區亦作者官職與姓也。 第九首爲被贈詩者和章,其人或即趙志,亦無法確指。 第十首則爲司戶蘇然之作。 從整個十首詩的詩題與內容總起來看,它與卷題《趙志集》之名是不相符的,因其中明顯大部非趙志作品。 但此書何以題作《趙志集》?實爲不解。 」今按:以上二家對諸詩作者的考證,均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可各成一說,但均不足以論定。 除第十首二家均斷定)(爲「司戶薩照」〖周紹良錄作「蘇照」、「蘇然」,皆誤〗之作外,其餘九首尚難遽定歸屬。 爲慎重起見,今仍以「趙志集」列目各詩詩題及次第仍照原卷面貌編排,以便進一歩研究。 )。
遠遊吾不恨,扁舟載幅巾。 山色暮暮改,林氣朝朝新。 野客初逢句,薄暮欲生春。 因知子任子,胸懷非世人。
征鼓驅人夜發船,別來無處寫憂煎。 高吟自答㗀嚶嘯,旅食時開鬰屈筵。 君去青天纔尺五,我今白髮已三千。 何當却飲南湖月,顛倒衣裳舞謫仙。
準擬清光滿十分,論文那用醉紅裙。 天公有意韜陰采,風伯無威掃曳雲。 東道浴兒方洗腆,南齋留客更殷勤。 朦朧碧澗三更路,衣袂翛然桂子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