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發簫聲水檻前,夜蟾寒沼兩嬋娟。 微波有恨終歸海,明月無情却上天。 白鳥帶將林外雪,綠荷枯盡渚中蓮。 榮華不肯人間住,須讀莊生第一篇。
无
其他无
〔唐朝〕 薛逢
曾發簫聲水檻前,夜蟾寒沼兩嬋娟。 微波有恨終歸海,明月無情却上天。 白鳥帶將林外雪,綠荷枯盡渚中蓮。 榮華不肯人間住,須讀莊生第一篇。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身閑白日長,何處不尋芳? 山崦登樓寺,谿灣泊晚檣。 洞花蜂聚蜜,巖栢麝留香。 若指求仙路,劉郎學阮郎。
夷門一鎮五經秋,未得朝天未免愁。 因上此樓望京國,便名樓作望京樓。 (見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按:《全唐詩》卷五六三收此爲令狐綯詩,題作《登望京樓賦》。 岑仲勉先生《讀全唐詩札記》云:「按《寰宇記》一開封府浚儀縣,『望京樓,城西門樓,本無名,唐文宗太和二年,節度使令狐綯重修,因登樓賦詩曰』云云,詩中不免作未免。 據《舊書》一七上,長慶四年九月,『庚戌,以河南尹令狐楚檢校禮部尚書、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宋汴亳觀察等使』,由此計至大和二年,恰是五年。 綯雖嘗一鎮宣武,但《舊書》一七二《綯傳》云:『咸通二年,改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三年冬,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則先後祇兩年,非五經秋也。 且在大和二年後三十餘祀,紀年亦不合,是知《寰宇記》云令狐綯,實令狐楚之訛,此詩應移收前五函九冊,綯更無他詩,名應刪却。 」今從其說錄歸楚名下。 《舊唐書》卷十七上載大和二年十月李逢吉移宣武,「代令狐楚,以楚爲戶部尚書」。 楚在宣武任時間正與詩合。 )。
猺女鬅鬆卍字螺。 (清沈雄《古今詞話·詞品》下卷。 )。
秋城海霧重,職事凌晨出。 浩浩合元天,溶溶迷朗日。 纔看含鬢白,稍視霑衣密。 道騎全不分,郊樹都如失。 霏微誤噓吸,膚腠生寒慄。 歸當飲一杯,庶用蠲斯疾。
愚翁夸甫骨應寒,宇宙因誰危與安。 治道灼知斯鞅妄,中興竊擬導安難。 文章一伎真何益,得失他年極易觀。 私喜崔駰薄班固,繆賢朱博毀師丹。
馬面馿腮無處雪,海竭山摧天地裂。 老古錐,太孤絕。 龜毛拂去眼中塵,兔角杖敲空裏月。
梁木俄摧壞,嗟吁喪大賢。 典刑看肖子,道學付誰傳。 一代風流盡,千年物論先。 師言猶在耳,身敢墜周旋。
一雨浹辰外,乍晴如酒醒。 臨谿照浄綠,陟巘到高青。 翠靄俯深樾,黄雲迷遠坰。 超然信塵表,風袂襲泠泠。
八十餘年壽,孀居備苦辛。 成家無別物,有子作詩人。 遠客移書弔,新墳得佛鄰。 秋堂挂遺像,癯若在時身。
海樹婆娑日出東,一年窮處已殘冬。 春衫濕到西湖雨,魂夢覺來長樂鐘。 梅擲白英樓壓鳳,燈挑紅焰劍纏龍。 便教分閫持麾去,未愜平時錦鄉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