蘂宮裁詔與宵分,雖在青雲憶白雲。 待報君恩了歸去,山翁何急草移文。
无
其他无
〔唐朝〕 鄭畋
蘂宮裁詔與宵分,雖在青雲憶白雲。 待報君恩了歸去,山翁何急草移文。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一身清淨無童子,獨坐空堂得幾年。 每夜焚香通月觀,可鄰光影最團圓。
戚里稱儒媿小才,禮闈公道此時開。 他人何事虛相指,明主無私不是媒。
奔避投人遠,漂離易感恩。 愁髯霜颯颯,病眼淚昏昏。 孤館秋聲樹,寒江落照村。 更聞歸路絕,新寨截荆門。
拂塵開素匣,有客獨傷時。 古調俗不樂,正聲君自知。 寒泉出澗澀,老檜倚風悲。 縱有來聽者,誰堪繼子期。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雙雙紫燕語呢喃,怪引春宮夢不甘。 聞道君王多惜玉,肯教自碎碧鸞簪。 (詳附按。 此二首承張靖龍同志錄示。 )(按:張靖龍同志錄孫郃四詩見示,並附按語云:「以上詩見清王魏勝《安洲語錄》卷一。 清戚學標《三台詩錄》云:『郃有《早朝詩》,冠冕矞皇,王岑遺范。 頸聯〖應爲頷聯〗云:「青瑣傳香扶日出,紫雲護闕擁山來。 」其雲日字與春早互映尤佳。 』張壽鏞《張拾遺外紀》中云:『董竹史先生慶酉輯《四明詩幹》三卷,錄拾遺詩《古意二首》,《哭玄英方干先生詩》一首,末載《三台詩錄》語。 然則拾遺詩幸存於《唐文粹》而戚氏得錄之,獨恨其少耳。 』詳見張壽鏞輯《孫拾遺文纂》一卷《補遺外紀》一卷,《四明叢書》第二集第一冊。 」)。
苦屈世間錯用心,低頭曲躬尋文章。 妄情牽引何年了,辜負靈臺一點光。 (見《祖堂集》卷七。 )。
扛鼎拔山誰長雄,八千號數誇江東。 公家子弟又可用,要與父兄成大功。
百戰功成漢業新,咸陽置酒問群臣。 區區高起王陵輩,豈識龍顔善用人。
晚棹乘餘興,平川不駛流。 山來疑逼岸,林度省移洲。 郭迥花仍繞,巖寒桂自留。 鼓聲風處疊,帆影浪間浮。 候吏緣溪彴,迎旗駭浦鷗。 嚮時天際遠,還有望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