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題後集

〔唐朝〕 薛能

詩源何代失澄清,處處狂波汙後生。 常感道孤吟有淚,却緣風壞語無情。 難甘惡少欺韓信,枉被諸侯殺禰衡。 縱到緱山也無益,四方聯絡盡蛙聲。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嶺南掌選崔郎中判官兼寄韋韶州

    選曹分五嶺,使者歷三湘。 才美膺推薦,君行佐紀綱。 佳聲斯共遠,雅節在周防。 明白山濤鑒,嫌疑陸賈裝。 故人湖外少,春日嶺南長。 憑報韶州牧,新詩昨寄將。

    杜甫 唐宋诗
  • 題陽山顧煉師草堂

    若到當時上升處,長生何事後無人。 前峰自去種松子,坐見年來取茯神。

    李頻 唐宋诗
  • 中秋月

    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半分。 孤光吞列宿,四面絕微雲。 衆木排疎影,寒流疊細紋。 遙遙望丹桂,心緒更紛紛。

    李洞 唐宋诗
  • 豐溪秋社

    稻熟瓜纍歲有仁,烹鷄割豕祀田神。 分腥不覺歸來晚,一幅雲煙擁醉人。 (〖1〗《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其集歷代史志書目皆不著錄。 此本爲乾隆庚申其裔孫積祚所刊,稱其從叔高祖元進所手錄,黃之雋、邵泰、儲大文皆爲之序,稱其湮沒八百年而始顯。 然其書晚出,授受源流渺不可考,越宋、元、明至今,忽傳於世,論者頗以爲疑。 」並舉用詞數條,以爲不似晚唐五代人語。 且謂《春雪往柵山》一詩,題中有「敲詩驢子背上」語。 實賈島咏推敲二字不定,見《唐摭言》,鄭綮言『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背上』,見《唐詩紀事》,在今日則爲故典,在唐末猶爲近事,不應從慶用之。 且稱吟詩爲推敲,已屬割裂,至改爲敲詩,明以前人實無此語。 按南高圖書館藏同治重鐫本此詩題作《春日往柵山吟詩於驢子背上未即就誤入側徑爲叢莽所縛卒成之》。 無敲詩之語,是傳本有不同也。 其餘用詞可疑者,又安知非輾轉抄刻中所致耶? 至古籍之不顯于當世而復見於後代者,其例實繁,故仍錄存之,以俟海內方家之論定焉。 )。

    呂從慶 唐宋诗
  • 謔楊萊兒

    盡道萊兒口可憑,一冬誇壻好聲名。 適來安遠門前見,光遠何曾解一鳴。 (見《北里志》)。

    京師小子弟 唐宋诗
  • 葛藤歌

    阿呵呵,是什麽,聽向精靈窟裏坐。 朕兆生兮與未生,驀口摑弓無罪過。 如今口使誰人摑,縱使摑弓復何責? 除是知音同道流,未言已過新羅國。 乾坤大地本來虛,靡用觀空作意除。 作意除兮終不了,還似霜鉤釣火魚。 恨余數載勤勞苦,爲剖玄中一玄語。 明明玄自不玄玄,更尚玄中求玄悟。 無法迷人及悟人,忽於平地致難辛。 丈夫須稟天生格,蹋破虛空莫問津。 單刀秀句枉施設,剜肉成瘡向誰說? 直鐃講得石點頭,終歸不離水中月。 更言者箇是如來,誑他自誑苦哀哉!若也不信葛藤語,一任青天掣電雷。 余家一任青天笑,碧落浮雲徒浩浩。 解說刀兮口不傷,今古豈無言語道。 閑來把筆動毫鋩,不欲{眉肩}然佇寂鄉。 無事強生多種解,爭如無事且尋常。 且尋常,猶被虛真笑一場。 可憐好箇究全子,喚作究全早壓良。 默不是,語乖張,到此分明總是狂。 爲報諸方毳侶道,最好波斯入大唐。 (《天聖廣燈錄》卷二十。 )。

    朗上座 唐宋诗
  • 默誦

    虛名三紀玷王朝,晚歲剛腸萬慮銷。 篤學自依袁伯業,醒狂誰比蓋寬饒。 將旄燭日逢兵偃,隠谷連雲負客招。 白首報恩雖竭節,擬留餘力事耕樵。

    宋庠 唐宋诗
  • 偈六首 其一

    真空不空,寥寥無影樹頭月。 真色非色,隠隠不萌枝上花。 威音路外芬芳,鳳無依倚。 空劫已前照耀,鶴不停機。 更須一色功圓,便得同中有異。 同中異,直下承當休擬議。 夜來明月照蘆花,鶴鷺並頭踏雪睡。

    釋法智 唐宋诗
  • 梅花 其一

    昨夜臨溪一樹開,人言應與鴈俱回。 霜葩只在寒梢上,却是春風自去來。

    李流謙 唐宋诗
  • 雜題四首 其三

    野花紅碧自爭春,村酒酸甜也醉人。 解放船頭便千里,不愁無處著閑身。

    陸游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