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留別關東舊遊

〔唐朝〕 薛能

我去君留十載中,未曾相見及花紅。 他時住得君應老,長短看花心不同。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春晚寄楊十二兼呈趙八

    蒙蒙竹樹深,簾牖多清陰。 避日坐林影,餘花委芳襟。 傾尊就殘酌,舒卷續微吟。 空際颺高蝶,風中聆素琴。 廣庭備幽趣,復對商山岑。 獨此愛時景,曠懷雲外心。 遷鸎戀嘉木,求友多好音。 自無琅玕實,安得蓮花簪。 寄之二君子,希見雙南金。

    元稹 唐宋诗
  • 友封體

    雨送浮涼夏簟清,小樓腰褥怕單輕。 微風暗度香囊轉,朧月斜穿隔子明。 樺燭燄高黃耳吠,柳堤風靜紫騮聲。 頻頻聞動中門鎖,桃葉知嗔未敢迎。

    元稹 唐宋诗
  • 山居自遣

    茅屋周回松竹陰,山翁時挈酒相尋。 無人開口不言利,只我白頭空愛吟。 月在釣潭秋睡重,雲橫樵逕野情深。 此中一日過一日,有底閑愁得到心。

    杜荀鶴 唐宋诗
  • 旅次盩厔過韓士別業

    春煙桑柘林,落日隱荒墅。 泱漭平原夕,清吟久延佇。 故人家於此,招我漁樵所。

    王昌齡 唐宋诗
  • 倖門(題擬)

    倖門如鼠穴,也須留一箇。 若還都塞了,好處却穿破。 (此首見陳巖肖《庚溪詩話》卷下。 鄭輯本亦未收。 )(〖1〗陳巖肖《庚溪詩話》卷下:「王梵志詩曰:『倖門如鼠穴,……好處却穿破。 』此言近乎曹相國所謂以獄市爲寄也。 」〖2〗《太平廣記》卷八十二引《史遺》:「王梵志,衛州黎陽人也。 黎陽城東十五里,有王德祖,當隋文帝時,家有林檎樹,生癭大如斗。 經三年,朽爛,德祖見之,乃剖其皮,遂見一孩兒抱胎而□。 德祖收養之。 至七歲,能語,曰:『誰人育我?復何姓名?』德祖具以實語之,因名林木梵天,〖「因名林木梵天」,明鈔本《太平廣記》作「因曰:『雙木曰梵,名曰梵天。 』」語意稍長。 〗後改曰梵志。 曰:『王家育我,可姓王也。 』梵志乃作詩示人,甚有義旨。 」〖3〗楊慎《升庵詩話》卷四引唐釋道世《法苑珠林》:「梵志出家,白首而歸,鄰人見之,曰:『昔人尚存乎? 』梵志曰:『吾猶昔人,非昔人也。 』」按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亦載之,見第十三冊「吾猶昔人」條。 )。

    王梵志 唐宋诗
  • 陪皮襲美陸魯望重過鳥窠蹟

    重探靈蹟到空山,山下茅庵幾叩關。 不爲白雲招客屐,那教清境接人寰。 螺池水色經年靜,仙嶺松聲鎮日閒。 擬約高賢同結社,好移竹室住前灣。

    魏璞 唐宋诗
  • 聽蟬八絕句 其三

    渠與斜陽有底讎,千冤萬恨訴清秋。 更從誰子做頭抵,只放斜陽不落休。

    楊萬里 唐宋诗
  • 京都旅卧

    喜得家書睡不成,擁衾欹枕數寒更。 衝風鐵板俄驚曉,映日紗窗又報晴。 蹀躞過橋朝馬響,咄嗟爭道擔夫聲。 利名失脚時回首,雖未能忘也較輕。

    曾丰 唐宋诗
  • 謝浙漕劉忠順郎中送簟

    玉水一方光瀲灧,霜華八尺翠琅玕。 卧來病骨殊清快,勝餌西山五色丸。

    張方平 唐宋诗
  • 正蒙主文教授大著寵示佳章輒繼嚴韵仰酬盛意之辱兼呈諸契丈幸賜采矚正皇恐再拜 其四

    外省風雷亦壯哉,曾將科目放顔回。 因尋俊秀傳衣鉢,笑指凌雲得得來。

    度正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