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尋幽寺,寒流數派分。 僧同雪夜坐,鴈向草堂聞。 靜語終燈焰,餘生許嶠雲。 由來多抱疾,聲不達明君。
无
其他无
〔唐朝〕 賈島
十里尋幽寺,寒流數派分。 僧同雪夜坐,鴈向草堂聞。 靜語終燈焰,餘生許嶠雲。 由來多抱疾,聲不達明君。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青松高百尺,綠蕙低數寸。 同生大塊間,長短各有分。 長者不可退,短者不可進。 若用此理推,窮通兩無悶。
一道潺湲濺暖莎,年年惆悵是春過。 莫言行路聽如此,流[入]深宮悵更多。 橋畔月來清見底,柳邊風緊綠生波。 縱然滿眼添歸思,未把漁竿奈爾何。
一法傳聞繼老能,九華閑臥最高層。 秋鐘盡後殘陽暝,門掩松邊雨夜燈。
大海濶三千,巨深五六萬。 余特七尺軀,入裏飲一頓。 當時枯竭盡,龍王自出現。 大閱經藏門,請爲說一徧。 依如說無法,龍王悟知見。 賣君髻中珠,隱在如來殿。 戴將軍陳頭,賊降不敢戰。 世上有仁人,得永離貧賤。 不貪有爲身,當見如來面。
大賢志勳略,琢石依崔嵬。 聲容問古今,文字埋草萊。 仰想駐旌戟,仍聞建亭臺。 胡爲積歲荒,密邇無人開。 顧鄙作吏間,探幽來此隈。 披尋忽驚喜,歎咏空徘徊。 盼睞得殊境,卑高怯冗材。 薙蕪碧蘚出,芟竹鮮風來。 危檻架幽谷,飛軒標勝垓。 分明見城郭,畢竟拋塵埃。 疊嶂天外展,長溪林際迴。 平原淡煙境,遠壑生雲雷。 物象寧極已,英靈信悠哉。 淒清汎瑤瑟,放浪酣金杯。 求古外凡意,立言悲自媒。 永懷紫芝客,眺覽期相陪。 (清嘉慶十一年刊洪亮吉纂《涇縣志》卷三一)(〖1〗清趙紹祖《涇川金石記》載宋蔣之奇跋云:「裴丹《東峰亭詩》十六句,其碑亡之久矣。 初中裕得斷碑以示余,有其詩幷序,纔十〖「十」字似爲衍文〗六韻,而闕其十韻。 今年至水西,及還,中裕以其碑見寄云:『白雲院僧處璡掘土獲之。 』十六韻皆全,而缺二十餘字。 其前六韻幷序所缺字,則以斷編正之。 獨後十韻中缺一字不可考。 既而公曼復于民間訪得一本爲示,又補後所闕一字,遂爲完篇矣。 序雖不甚佳,而詩頗近雅,重刻之,所以存故事也。 熙寧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尚書主客員外郎前殿中侍御史裏行蔣之奇穎叔題。 」)。
請告嚴程盡,西歸道路寒。 欲陪鷹隼集,猶戀鶺鴒單。 洛邑人全少,嵩高雪尚殘。 滿臺誰不故,報我在微官。
赤肉一塊,臭膿一袋。 何物著乎中,有應發於外。 妙入羣機兮成三昧,箇時撒手斷崖前,方見渾侖撲不碎。
山上欄外,水下檻前。 夜兔光雪,晝烏輝火。 黄頭出妙,浄名入玄。 胡僧印心,盧公傳衣。 張三野曲,李四樵歌。 船動碧波,海浸孤天。
天津橋上弄猢猻,女子從來不出門。 却被罔明穿鼻孔,鬢邊香撼玉梅魂。
坎止流行但信緣,嶠南風景異山川。 偶因乘興穿山腹,始悟壺中別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