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亭向水開,時候復蒸梅。 霹靂燈燭滅,蒹葭風雨來。 京關雖共語,海嶠不同回。 莫爲蓴鱸美,天涯滯爾才。
无
其他无
〔唐朝〕 李頻
離亭向水開,時候復蒸梅。 霹靂燈燭滅,蒹葭風雨來。 京關雖共語,海嶠不同回。 莫爲蓴鱸美,天涯滯爾才。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築壇登上將,膝席委前籌。 虜滅南侵跡,朝分北顧憂。 抗旌迴廣漠,撫劒動旄頭。 坐見黃雲暮,行看白草秋。 山橫舊秦塞,河繞古靈州。 戍守如無事,惟應獵騎游。
晚歸騎馬過天津,沙白橋紅返照新。 草色連延多隙地,鼓聲閑緩少忙人。 還如南國饒溝水,不似西京足路塵。 金谷風光依舊在,無人管領石家春。
司膳廚中也禁烟,春宮相對畫秋千。 清明節日頒新火,蠟炬星飛下九天。
主上開昌曆,臣忠奉大猷。 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萬首唐人絕句》三盛唐後)(〖1〗以上四首,原列卷三蓋嘉運名下。 按《萬首唐人絕句》收蓋嘉運《編入樂府詞》凡十四首,應爲指蓋嘉運採輯奏進之作,而非指其所自作。 十四首中,《全唐詩》已收入十首,皆非蓋作。 此四首,「山川雖異所」一首見《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題作《于闐採花》,作無名氏詩,其餘三首,《樂府詩集》卷二十均作《唐凱樂歌辭》,分別題作《破陣樂》、《賀聖歡》、《君臣同慶樂》,幷引《唐書·樂志》云:「太常舊有《破陣樂》、《應聖期》兩曲歌辭,至大和三年始具儀注,又補撰二曲爲四曲。 」今據以移歸無名氏之作。 )。
思量小家婦,貧奇惡行迹。 酒肉獨自抽(項疑「袖」),糟糠遣他喫。 生活九牛挽,[唱](嗢)叫(蘇一四八七卷作「說唱」)百夫敵。 自著紫臭翁,餘人赤羖䍽。 索得屈烏爵,家風不禁益。
赭塗四壁,丹守圓扉。 一居火匱,二處灰池。 五蟾可保,三烏無疑。 道情未速,益日加奇。
隋隄柳,千里夾隋隄。 隄中有平道,百尺隠金鎚。 柳色間桃李,行客迷芳菲。 牙檣從西來,雲表開龍旗。 一舟挽千人,萬舟若魚麗。 舟中盡絕色,不厭荒淫饑。 錦帆壓奔流,日夜東南馳。 龍舟未及返,身辱吳公泥。 神器失所託,化作迷樓灰。 向來桃與李,花色猶不衰。 向來堤上柳,柳色猶依依。 唐公已舉晉陽甲,草木雖小知無隋。
福備天教百順并,應須富貴又長生。 九霄慶澤霑身潤,五色綸章照眼明。 翁媼歲時稱壽禮,兒孫晝夜讀書聲。 來春更看新先輩,綠綬斑衣分外榮。
去年出郊春欲半,鍾阜林巒青未遍。 今年此日蟄初驚,動地春光滿石城。 柳如蹙金梅碾玉,川原高下麥苗綠。 一聲布穀已催人,吳儂莫問春遲速。 蒼顔老守政無奇,只要我民不苦饑。 奉詔偕行兩赤令,職在勸耕無擾之。 鮐背厖眉數十叟,聽取吾言醉此酒。 但遣兒郎力南畝,不患三錢無米斗。 米斗三錢大江東,從今更祝八方同。 同見三登太平日,老守不願萬戶封。
慶曆諸名卿,四海標一范。 堂堂元祐相,人望復不減。 江河源流大,終華峰巒嶄。 遠優士會燮,詎作欒書黶。 君侯大雅士,淵然粹家範。 春風花氣馥,秋月寒江湛。 貞剛謝瑕缺,潔白消黕黤。 驅車問前躅,雲路聲轞轞。 牛刀亦何爲,游刃初不斬。 解令襦袴民,桁楊戒無犯。 時情互醒醉,世味各辛鹻。 安知國中狂,正欠秋牙喊。 丈夫自有在,細故非所歉。 豈無昆明池,著此黄龍艦。 伊余秉微尚,顧瞻隨軓軓。 威儀覿麒鳳,冠緌笑蟬𧍙。 吾徒本平曠,誰能事嶮巉。 相知意氣得,欲別精神黯。 東風動綺席,潮痕带晴檻。 爲公醉登舟,離襟不能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