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聞猶惡,人言是所之。 一家書絕久,孤驛夢成遲。 八月三湘道,聞猿冒雨時。 不須祠楚相,臣節轉堪疑。
无
其他无
〔唐朝〕 李昌符
此地聞猶惡,人言是所之。 一家書絕久,孤驛夢成遲。 八月三湘道,聞猿冒雨時。 不須祠楚相,臣節轉堪疑。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誰憶顏生窮巷裏,能勞馬跡破春苔。 忽看童子掃花處,始愧夕郎題鳳來。 斜景適隨詩興盡,好風纔送珮聲回。 豈無雞黍期他日,惜此殘春阻綠杯。
綠樹多和雪霰栽,長安一別十年來。 王侯買得價偏重,桃李落殘花始開。 宋玉鄰邊腮正嫩,文君機上錦初裁。 滄洲春暮空腸斷,畫看猶將勸酒杯。
端揆凝邦績,台階闡國猷。 方崇大廈棟,忽逝巨川舟。 白日銘安在,清風頌獨留。 死生恩命畢,零落掩山丘。
爲言回鶻倚兇(下缺)(〖1〗以上詩三首,都作於唐大中二年〖公元八四八年〗張義潮起義以後。 「歌謠再復歸唐國」,即詠此事。 第三首詩題有歷史價值。 僕固天王殆即北庭廻鶻首領僕固俊。 此詩應是當時當地人所作,所以稱他爲「天王」。 乾符三年〖八七六〗打破伊州事,不見史書記載。 可惜詩題殘缺,詩文僅存六字,以致意義不夠明顯。 這時候,僕固俊受張義潮的指揮,打敗了吐蕃不久。 這次〖八七六〗打伊州,想他是受張義潮的命令的。 )。
春雪欲垂地,春水縠紋浮。 亂山無人到,梅花供客愁。 輕風側烏帽,韶序欺白頭。 攀條記舊賞,嗅蘂悲前遊。 斜日忽反照,煙華風際流。 已歎繁華盛,俄觀青蔭稠。 沉吟兩京路,惻悵瀕漢洲。 尚想萬玉妃,清樽交獻酬。 天涯歎憔悴,覽物空夷猶。 飲罷不能賦,臨風三歎休。
衰病自憐無酒趣,塵容猶頼有詩情。
仲尼作春秋,垂訓千萬年。 古者父母讎,義不共戴天。 莊同父何在,乃與齊侯田。 魯國無臣子,君親義茫然。 齊紀不並立,諸兒得稱賢。 善惡不可掩,筆削至今傳。
記得三溪溪上春,瘦筇容我夜敲門。 一生幾見此人物,十日九從師笑言。 閒得得來非有意,冷湫湫去若爲論。 西山第一烟雲窟,好駐高人雪月魂。
有客可劇談,有酒可盡醉。 老夫老更窮,終日惟坐睡。 既無客款門,酒亦未易致。 頹然北窗下,兀兀有餘味。
大面峰頭六月寒,神燈收罷曉雲班。 浮空忽湧三銀闕,云是西天雪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