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雜諷九首 二

〔唐朝〕 陸龜蒙

童麋來觸犀,德力不相及。 伊無愜心事,祗有碎首泣。 況將鵬蝨校,數又百與十。 攻如餓鴟呌,勢若脫兔急。 斯爲朽關鍵,怒犖抉以入。 年來橫干戈,未見拔城邑。 得非佐饔者,齒齒待啜汁。 羈維豪傑輩,四駭方少縶。 此皆乘時利,縱舍在呼吸。 吾欲斧其吭,無雷動幽蟄。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宮詞一百首 五十八

    風簾水閣壓芙蓉,四面鉤欄在水中。 避熱不歸金殿宿,秋河織女夜妝紅。

    王建 唐宋诗
  • 和嚴給事聞唐昌觀玉蘂花下有游仙二絕 二

    雪蘂瓊絲滿院春,衣輕步步不生塵。 君平簾下徒相問,長伴吹簫別有人。

    劉禹錫 唐宋诗
  • 和韋開州盛山十二首 桃塢

    春塢桃花發,多將野客遊。 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頭。

    張籍 唐宋诗
  • 哭子十首 四

    蓮花上品生真界,兜率天中離世途。 彼此業緣多障礙,不知還得見兒無。

    元稹 唐宋诗
  • 得閻伯鈞書

    情來對鏡嬾梳頭,暮雨蕭蕭庭樹秋。 莫怪闌干垂玉筯,只緣惆悵對銀鉤。

    李冶 唐宋诗
  • 太上昇玄消災護命妙經頌

    太上本來真,虛無中有神。 若能心解悟,身外更無身。 假名元始號,元始虛無老。 心源是元始,更無無上道。 七寶爲林苑,五明宮殿寬。 人身皆備有,不解向心觀。 三世諸天聖,相因一性宗。 一身無萬法,萬法一身同。 放出光明照,無央世界中。 乾坤明表裏,日月覺朦朧。 妙觀無靜苦,自性不能知。 妄想隨緣去,何時有出期。 生滅何時盡,相因浩劫來。 似環螻蟻轉,如轂碾塵埃。 誰言河海闊,深淺尚能知。 愛欲情無底,何年有出時? 水鳥及風林,咸歸一法音。 如何顛倒性,自起萬般心。 虛無含有象,有象復歸無。 心若分明了,知權呼有無。 無空空不空,無色色不色。 若能知色空,色空皆自得。 有有兼無有,無無及有無。 虛心能不動,妙道自來居。 如人入黑暗,目覩又何曾。 若要分明見,須憑浩劫燈。 有相兼無相,迷惑終不知。 未能明覺性,安得決狐疑。 衆生情行劣,迷失道根源。 特謂宣宗旨,教令入妙門。 物向無中有,道從有裏無。 莫生無有見,迷執自消除。 空色互相生,相纏如糾墨。 要知空色理,自莫分空色。 道性本虛無,虛無亦假呼。 若生無有見,終被法來拘。 不空是真空,不色是真色。 空色便爲真,真法何曾得? 是空及是色,究竟總非干。 要認真空色,迴心向己難。 空色宜雙泯,不須舉一隅。 色空無滯礙,本性自如如。 妙音喻虛性,虛心非妙音。 認他毫髮事,難得[自](目)由心。 一心觀一切,一切法皆同。 若能如斯解,方明智慧通。 了悟性根源,名爲入妙門方便法,是法勿留存。 決破疑惑網,有無都不干。 正心長自在,如[隼](準)入雲盤。 心靜六根清,六根隨性行。 性能無著物,邪障那邊生。 妙經無礙性,權立妙經名。 故爲衆生說,令教悟此經。 一真度一切,如檝濟橫流。 真性隨身有,勿於身外求。 傳教虛無理,世間散布行。 誦經能萬遍,其義自分明。 真性號神王,飛天無定方。 破邪能自外,堅固喻金剛。 靈童即正性,無染號真人。 威猛喻師子,名殊一法身。 諸天諸聖衆,無一亦無二。 性不遂波流,是名真侍衛。 語默及遊息,無生一念思。 忘形歸恍惚,神鬼不能窺。 正法度邪法,衆生見處偏。 若生無有見,即被染心田。 天尊重說偈,直爲指心源。 汲引迷惑者,令歸解脫門。 道非干視聽,視聽轉生疑。 應物臨機用,虛心即可知。 心疑隨萬境,隨境認心田。 道非有爲有,方名離種邊。 (《正統道藏》鳥字號)。

    司馬承禎 唐宋诗
  • 揚州人爲彭玕語(題從《古謠諺》卷二四)

    十金易一筆,百金易一篇。 (《十國春秋》卷七三《彭玕傳》)。

    佚名 唐宋诗
  • 頌古十五首 其二

    接著一箇半箇,覓得三文兩文。 誰知破布袋裏,許多彌勒世尊。

    釋慧遠 唐宋诗
  • 冬暮

    風林委黄葉,寒烏噪枯枝。 四山失其蔽,慘淡無奇姿。 是時歲云暮,節物良可悲。 邊馬嘶北風,塞垣草亦衰。 傳聞西南戍,未敢休王師。 不辭征行苦,頗念餽餉遲。 遥憐持戟士,半是五陵兒。 不知家存亡,辛苦臨邊陲。 日暮裘褐單,誰當寄征衣。

    晁公遡 唐宋诗
  • 九日寄昌齡弟 其一四

    節物豈不好,吾家何太貪。 一尊聊爾寄,重意媿先人。

    王十朋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