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佩劒者,彼此亦相笑。 趨時與閉門,喧寂不同調。 潛機取聲利,自許臻乎妙。 志士以神窺,慚然真可弔。 天之發遐籟,大小隨萬竅。 魁其罏冶姿,形質惟所召。 鼗笙磬竽瑟,是必登清廟。 伊聖不可欺,誰能守蓬藋。
无
其他无
〔唐朝〕 陸龜蒙
左右佩劒者,彼此亦相笑。 趨時與閉門,喧寂不同調。 潛機取聲利,自許臻乎妙。 志士以神窺,慚然真可弔。 天之發遐籟,大小隨萬竅。 魁其罏冶姿,形質惟所召。 鼗笙磬竽瑟,是必登清廟。 伊聖不可欺,誰能守蓬藋。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半月無雙影,全花有四時。 摧藏千里態,掩抑幾重悲。 促節縈紅袖,清音滿翠帷。 駛彈風響急,緩曲釧聲遲。 空餘關隴恨,因此代相思。
一笑不可得,同心相見稀。 摘菱頻貰酒,待月未扃扉。 星影低驚鵲,蟲聲傍旅衣。 卑棲歲已晚,共羨鴈南飛。
荒骨潛銷壘已平,漢家曾說此交兵。 如何萬古冤魂在,風雨時聞有戰聲。
樹色川光入暮秋,使車西發不勝愁。 璧連標格驚分散,雪課篇章互唱酬。 魏闕別當飛羽翼,燕臺獨且占風流。 滿園歌管涼宵月,此後相思幾上樓。
正人徒以刃相危,貪利忘忠死不爲。 麋鹿命懸當有處,驅車何必用奔馳。
韋子凝而密,任生直且狂。 可憐元福慶,也學坐癡牀。 (見《太平廣記》卷二五○韓琬《御史臺記》引)(《御史臺記》云:「唐元福慶,河南人,拜右臺監察。 與韋虛名、任正名頗事軒昂。 殿中監察朱評之詠曰〖詩略〗。 正名聞之,乃自改爲『俊且強』。 」按:談刻本《太平廣記》錄前段文字,適缺「朱」字。 《全唐詩》卷八七二收入此詩。 其祖本當即談刻本,未察「評之」爲人名,因列入無名氏諧謔詩。 人民文學出版社排印本《太平廣記》,爲汪紹楹先生校本,此處據明抄本補「朱」字,今即據以重錄。 評之時代,係參據任正名事跡而定。 )。
或居城郭或居山,得道無心在處閑。 實似小兒歸父母,身衣隨分補遮寒。
不見二三子,悠然吳楚間。 盡應生白髮,幾箇在青山。 暇日還宜愛,餘生莫放閒。 君聞國風否?千載詠關關。 (同前)(按:《全唐詩》卷八三八收此詩缺七字,今重錄。 )。
桂水分五嶺,衡山朝九疑。 鄉關渺安西,流浪將何之。 素色愁明湖,秋渚晦寒姿。 疇昔紫芳意,已過黃髮期。 君王縱疎散,雲壑借巢夷。 爾去之羅浮,我還憩峨眉。 中闊道萬里,霞月遙相思。 如尋楚狂子,瓊樹有芳枝。
意氣平生百不伸,一麾晚出守宜春。 功名到此當言命,才術如公豈後人。 庭集鵷雛知有種,盤堆苜蓿未全貧。 江寒木落悲無那,詩寄蓬窗墨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