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池菰蒲深,閑階莓苔平。 江邊松篁多,人家簾櫳清。 爲書凌遺編,調弦夸新聲。 求歡雖殊途,探幽聊怡情。
无
其他无
〔唐朝〕 陸龜蒙
荒池菰蒲深,閑階莓苔平。 江邊松篁多,人家簾櫳清。 爲書凌遺編,調弦夸新聲。 求歡雖殊途,探幽聊怡情。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秋天欲霜夜無風,我意不在天地中。 雪山世界此涼夜,寶月獨照琉璃宮。 解空長老蓮花手,曾以佛書親指授。 雪嶺無人又問來,十年夏臘平安否。
巷底蕭蕭絕市塵,供愁疎雨打黃昏。 悠然一曲泉明調,淺立閑愁輕閉門。
青雲席中羅襪塵,白首江上吟詩人。 登龍不及三千士,虛度膺門二十春。
行處避松兼礙石,即須門徑落斜開。 愛邀舊友看漁釣,貪聽新禽駐酒杯。 樹影不隨明月去,溪聲常送落花來。 睡時分得江淹夢,五色毫端弄逸才。
年光開碧沼,雲色歛青谿。 凍解魚方戲,風暄鳥欲啼。 巖泉飛野鶴,石鏡舞山雞。 柳發龍鱗出,松新麈尾齊。 九韶從此驗,三月定應迷。
百度看星月,千回望五更。 自知無夜分,乞顧早天明。 (〖1〗以上五十九首詩,與卷一所著錄的馬雲奇詩一道鈔寫在伯二五五五殘卷上,按其內容和編次,當是一人所寫,可惜這個作者的姓名已不可考知。 從詩的內容看來,這個作者很可能是一位身遭吐蕃拘禁的敦煌使臣。 這些詩所表現的時間和地點,約在唐代宗大曆元年〖七六五〗凉州陷於吐蕃到德宗建)(中二年〖七八一〗敦煌淪陷之間。 作者在冬日從敦煌馬圈口堰出發,出使吐谷渾,經過墨離海,次年夏到青海,却不幸被拘禁,失去了人身自由;又經過臨水,度赤嶺,次白水戍,到達被吐蕃佔據的臨蕃。 他所經歷的時間,正是吐蕃極盛、河隴淪陷,安西、北庭與中原音訊斷絕之時,因此詩中所反映的思想狀況,代表了當時西北邊塞廣大文人士子的心情。 同時,這些詩實際上又是當時河隴地區的紀行詩,詩中所描述的邊塞地區的自然風貌、游牧地帶的典型景物以及被吐蕃攻陷後的邊鎮守捉的荒涼景象,在別的唐人邊塞詩中均不多見,因此,它們無論在歷史,或文學史,或民族文化交流的研究上,都有着不可忽視的寶貴價值。 〖有關伯二五五五殘詩卷,可參看柴劍虹《敦煌唐人詩文選集殘卷〖伯二五五五〗補錄》,見《文學遺產》一九八三年第四期。 〗)。
殺鄭愔,天必陰。 (同前)(〖1〗《冊府元龜》:「鄭愔謟事武三思及韋氏悖逆庶人,歷選吏侍郎。 愔掌選,專以賣官爲務,人多怨讟。 時京師大旱,爲之語曰〖語略〗。 其爲人所惡如此。 」)。
風送秋荷滿鼻香,竹聲敲玉近虛廊。 夢迴故國情方黯,月過疏簾夜正凉。 菱鏡也知移艷態,錦書其柰隔年光。 鸞膠處處難尋覓,斷盡相思寸寸腸。
朱樓矯首隘八荒,緑酒一舉累百觴。 洗我堆阜崢嶸之胸次,寫爲淋漓放縱之詞章。 墨翻初若鬼神怒,字瘦忽作蛟螭僵。 寶刀出匣揮雪刅,大舸破浪馳風檣。 紙窮擲筆霹靂響,婦女驚走兒童藏。 往時草檄喻西域,颯颯聲動中書堂。 一收朝迹忽十載,西掠三巴窮夜郎。 山川荒絕風俗異,賴有酒美猶能狂。 醉中自脱頭上幘,緑髮未許侵微霜。 人生得喪良細事,孰謂老大多悲傷。
金行氣已勁,霜實繁林梢。 尺素走下隸,一奩來遠郊。 中黄比玉質,外刺同芡苞。 野人寒齋會,山爐夜火炮。 梨慚小兒嗜,茗憶麤官拋。 此焉真可貺,遽爾及衡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