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淅上 一

〔唐朝〕 司空圖

華下支離已隔河,又來此地避干戈。 山田漸廣猨時到,邨舍新添燕亦多。 丹桂石楠宜並長,秦雲楚雨暗相和。 兒童栗熟迷歸路,歸得仍隨牧豎歌。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雜歌謠辭 鄭櫻桃歌

    石季龍,僭天祿。 擅雄豪,美人姓鄭名櫻桃。 櫻桃美顏香且澤,娥娥侍寢專宮掖。 後庭卷衣三萬人,翠眉清鏡不得親。 官軍女騎一千匹,繁花照耀漳河春。 織成花映紅綸巾,紅旗掣曳鹵簿新。 鳴鼙走馬接飛鳥,銅[馱]琴瑟隨去塵。 鳳陽重門如意館,百尺金梯倚銀漢。 自言富貴不可量,女爲公主男爲王。 赤花雙簟珊瑚牀,盤龍斗帳琥珀光。 淫昏僞位神所惡,滅石者陵終不誤。 鄴城蒼蒼白露微,世事飜覆黃雲飛。

    李頎 唐宋诗
  • 地爐

    兩星殘火地爐畔,夢斷背燈重擁衾。 側聽空堂聞靜響,似敲疎磬褭清音。 風燈有影隨籠轉,臘雪無聲逐夜深。 禪客釣翁徒自好,那知此際湛然心。

    韓偓 唐宋诗
  • 春盡日游後湖贈劉起居

    今朝湖上送春歸,萬頃澄波照白髭。

    徐鉉 唐宋诗
  • 覺地頌

    略明覺地名同異,起復初終互換生。 性海首建增名號,妙覺還依性覺明。 體覺俱含於明妙,明覺妙覺並雙行。 妙覺覺妙元明體,全成無漏一真精。 明覺覺明明所了,或因了相失元明。 明妙二覺宗體決,體覺性覺二同明。 湛覺圓圓無增減,此中無佛與衆生。 不覺始終非了了,不聞迷悟豈惺惺。 是稱心地如來藏,亦無覺照及無生。 非生非滅真如海,湛然常住名無名。 太虛未覺生霞點,豈聞微塵有漏聲。 空漚匪離於覺海,動寂元是一真明。 覺明體爾含靈燄,覺明逐燄致虧盈。 差之不返名無覺,會之復本始覺生。 本覺由因始覺生,正覺還依合覺明。 由地二種成差互,遂令渾作賴邪名。 具含染淨雙歧路,覺明含處異途萌。 性起無生不動智,不離覺體本圓成。 性起轉覺翻生所,遂令有漏墮迷盲。 無明因愛相滋潤,名色根本相次生。 七識轉處蒙圓鏡,五六生時蔽覺明。 觸受有取相依起,生老病死繼續行。 業識茫茫沒苦海,徇流浩浩逐飄零。 大聖慈悲興救濟,一聲用處出三聲。 智身由從法身起,行身還約智身生。 智行二身融無二,還歸一體本來平。 萬有齊含真海印,一心普現總圓明。 湛光燄燄何依止,空性蕩蕩無所停。 處處示生無生相,處處示滅無滅形。 珠鏡頓印無來往,浮雲聚散勿常程。 出沒任真同水月,應緣如響化羣情。 衆生性地元無染,只緣浮妄翳真精。 不了五陰如空聚,豈知四大若乾城。 我慢癡山高屹屹,無明欲海杳溟溟。 每逐旃陁憍誑友,常隨猛獸作悲鳴。 自性轉識翻爲幻,自心幻境自心驚。 了此幻性同陽燄,空花識浪復圓成。 太虛忽覺浮雲散,始覺虛空本自清,今古湛然常皎瑩,不得古今凡聖名。 (見《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九)。

    惟勁 唐宋诗
  • 寄題滑臺龍圖梅君新作西溪

    遥羨西溪境,鳴笳從賞頻。 蒲蓮應得地,魚鳥更留人。 樹密藏川雨,隄長截路塵。 清移嚴瀨月,歡陋習家春。 按曲吳歈伎,酬篇禊帖賓。 太平三輔樂,須信屬才臣。

    宋庠 唐宋诗
  • 劉世美宅新架詩禮堂萊衣閣來薰臺游息軒養心齋以五偈贈之 其五

    心惑由多技,養之先欲正。 紛然萬化塗,廓爾大圓鏡。

    釋慧空 唐宋诗
  • 重陽不見菊次諸公韻 其六

    西風吹露斝,晴日駕香輿。 羨彼根莖茂,憐予齒髮疏。 功成身老健,重味笑軒渠。 甘谷誰能汲,瓶甖走莫徐。

    朱翌 唐宋诗
  • 乙未元日

    五十人間老大身,更堪從此数新春。 鼕鼕漏鼓催窗色,急急文書動驛塵。 病後光陰常自惜,客中節物爲誰新。 壯心只向郵亭盡,自揣頭顱莫問人。

    陸游 唐宋诗
  • 張園海棠

    洛陽春信久不通,姚魏開落戰塵中。 揚州千葉昔曾見,已嘆造化無餘功。 西來始見海棠盛,成都第一推燕宮。 池臺掃除凡木盡,天地眩轉花光紅。 慶雲墮空不飛去,時有絳雪縈微風。 蜂蝶成團出無路,我亦狂走迷西東。 此園低樹猶三丈,錦繡却在青天上。 不須更著刀尺裁,乞與齊奴開步障。

    陸游 唐宋诗
  • 晚春客路

    流水綠相沸,落花紅自紛。 乾坤容盎盎,草木意芸芸。 布穀聲通俗,提壺語带文。 杜鵑相告處,益有激而云。

    曾丰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