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同友生题僧院杜鹃花

〔唐朝〕 李咸用

若比衆芳應有在,難同上品是中春。 牡丹爲性疎南國,朱槿操心不滿旬。 留得却緣真達者,見來寧作獨醒人。 鶴林太盛今空地,莫放枝條出四鄰。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送僧往金州

    聞道谿陰山水好,師行一一徧經過。 事須覓取堪居處,若箇溪頭藥最多。

    張籍 唐宋诗
  • 隗囂宮晚望

    西顧伊蘭近,方驚滯極邊。 水隨空谷轉,山向夕陽偏。 磧鳥多依地,胡雲不滿天。 秋風動衰草,只覺犬羊羶。

    許棠 唐宋诗
  • 南湖春泛有客自北至說友人岑元和見懷因叙相思之志以寄焉

    故人隔楚水,日夕望芳洲。 春草思眇眇,征雲暮悠悠。 心期無形影,跡曠成阻修。 有客江上至,知君佐雄州。 鏗鏹佩蒼玉,躞蹀驅絳騶。 伊昔中峰心,從來非此流。 資予長生訣,希彼高山儔。 此情今如何,宿昔師吾謀。 別後謁禪老,更添石室籌。 深見人間世,飄如水上漚。 蟬號齊王邸,月苦隋帝樓。 聲華盡冥寞,麋鹿徒呦呦。 我有一字教,坐然遺此憂。 何煩脫珪組,不用辭王侯。 祗在名位中,空門兼可遊。

    皎然 唐宋诗
  • 太平興龍寺(題擬)

    昨度[匡](厈)山下,春鶯曉弄稀。 今來[湓](盆)水曲,秋鴈晚行飛。 國有文皇召,人慙謫傳歸。 迴行過梵塔,歷覽遍吳畿。 杏樹栽時久,蓮花刻處微。 南溪雨颯颯,東峴日輝輝。 瀑溜天童捧,香爐法衆圍。 煙雲隨道路,鶯鶴遠驂騑。 遠上靈儀肅,生公談柄揮。 一兹觀佛影,暫欲罷朝衣。 (此詩見《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九「十八陽」「江」字〖七函、六十四冊〗。 )(按《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九「九江府」十一「寺院」引《江州志》。 「太平興龍寺在虎溪,本晉東林寺。 太元九年桓伊置,法師慧遠道場也。 」又引《元一統志》:「東林禪寺,《舊志》載在州境,晉武帝太和十年建,唐號太平興龍寺,最爲廬山之古剎,寺有慧遠袈裟。 」《江州志》又謂寺有劉孝綽、孟浩然、李白、崔融、錢起、裴休、皇甫冉、杜荀鶴及樂天之詩。 此詩即自所引錄出。 〖1〗《吉石庵叢書》影印日本藏古鈔陳舜俞《廬山記》卷四收此詩,題作《遊東林寺》。 首句作「昨度匡山下」,第三句作「今來湓水曲」,均可訂《大典》之誤,兹據改。 第十五句作「煙霞隨道路」。 又詩後附跋云:「元和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曾孫朝散大夫使持節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上柱國清河縣開國男賜紫金魚袋能再刊勒。 」)。

    崔融 唐宋诗
  • 博州駱太保

    關榆秋舞折膠風,坐嘯邊陴憶九重。 宴榭綠醅春沸蟻,連營清角暮吟龍。 幕中鏤管閒陳檄,塞下兜零罷漢烽。 計日民謠諠魏闕,褒功僊劄武泥封。

    宋祁 唐宋诗
  • 盤洲雜韻上 綠萼梅

    香濃逾粉質,碧膩素娥粧。 若使羊郎見,仙姿應並芳。

    洪适 唐宋诗
  • 喜雨

    九重午刻命精禱,四海中宵同出雲。 溽暑已隨飛雨散,清聲還並曉風聞。

    喻良能 唐宋诗
  • 和鄭康道探梅十絕句 其一

    國艷冰姿非世粧,忍教臘雪苦韜藏。 昔年曾醉萬松嶺,尚友詩人蘇與黄。

    李洪 唐宋诗
  • 月夜述懷

    皓月出林表,照此秋牀單。 幽人起晤歎,桂香發窗間。 高梧滴露鳴,散髮天風寒。 抗志絕塵氛,何不棲空山。

    朱熹 唐宋诗
  • 即事有懷寄彥輔仲宗二兄二首 其一

    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 農收爭暖日,老病怯高風。 徙倚非無計,心期莫與同。 向來歡會處,離合太匆匆。

    朱熹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