跡暗心多感,神疲夢不遊。 驚舟同厭夜,獨樹對悲秋。 晚角和人戰,殘星入漢流。 門前早行子,敲鐙唱離憂。
无
其他无
〔唐朝〕 章謁
跡暗心多感,神疲夢不遊。 驚舟同厭夜,獨樹對悲秋。 晚角和人戰,殘星入漢流。 門前早行子,敲鐙唱離憂。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舊愛柏梁臺,新寵昭陽殿。 守分辭方輦,含情泣團扇。 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 頹恩誠已矣,覆水難重薦。
長策胸中不復論,荷衣藍縷閉柴門。 當時漢祖無三傑,爭得咸陽與子孫。
絕壑開花界,耶溪極上源。 光輝三獨坐,登陟五雲門。 深木鳴騶馭,晴山曜武賁。 亂泉觀坐臥,疎磬發朝昏。 蒼翠新秋色,莓苔積雨痕。 上方看度鳥,後夜聽吟猿。 異跡焚香對,新詩酌茗論。 歸來還撫俗,諸老莫攀轅。
半醉閑行湖岸東,馬鞭敲鐙轡瓏璁。 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樓角漸移當路影,潮頭欲過滿江風。 歸來未放笙歌散,畫戟門開蠟燭紅。
早年同遇陶鈞主,利鈍精粗共在鎔。 金劒淬來長透匣,鉛刀磨盡不成鋒。 差肩北省慙非據,接武南宮幸再容。 跛鼈雖遲騏驥疾,何妨中路亦相逢。
闕下經年別,人間兩地情。 壇場新漢將,煙月古隋城。 鴈去梁山遠,雲高楚岫明。 君家荷藕好,緘恨寄遙程。
風荷珠露傾,驚起睡鵁鶄。 月落池塘靜,金刀剪一聲。
自從車馬出門朝,便入空房守寂寥。 玉枕夜殘魚信絕,金鈿秋盡雁書遙。 臉邊楚雨臨風落,頭上春雲向日銷。 芳草又衰還不至,碧天霜冷轉無憀。
兒今贈君別,情知復會難。 莫言釵意小,可以掛渠冠。 (〖1〗《日本圖經》卷二十二《藝文志》:「《遊仙窟》一卷,唐張文成。 昌平學舊寫八行本、容安書院舊寫九行本、尾張真福寺舊寫六行本刊本,卷首題《遊仙窟》,寧州襄樂縣尉張文成作,小說家言也。 寧州,注云屬關內道,在去京三百里西北也。 日本人言是書作嵯峨天皇時,果爾,則唐元和間也。 陳氏矩得刊本。 」〖2〗汪辟疆《唐人小說》:「按張文成《遊仙窟》一卷,唐時流傳日本。 書凡數刻,中土向無傳本。 河世寧曾據之駿補《全唐詩》,楊守敬始著錄於,日本訪書志。 治唐稗者,始稍稍稱焉。 余舊藏鈔本,卷首有『平等閣』及『忠州李士棻隨身書卷』二印記。 卷尾有『壬午三月借遵義黎氏影寫本重校』小字一行,乃知此本爲芋仙舊藏。 芋仙與蒓齋有縞紵之雅。 黎氏在日本刻《古逸叢書》,嘗以初印本寄李,李累索之,不以爲貪。 則此本原鈔,或即出諸黎氏,未可知也。 原鈔卷首題『寧州襄樂縣詩張文成作』。 世因定爲唐張鷟所撰。 鷟字文成,深州陸澤人。 兩《唐書》並附見《張薦傳》。 鷟兒時夢紫文鸑鷟,其祖謂是兒當以文章瑞朝廷,因以爲名字。 調露初,登進士第,授岐王府參軍。 八舉皆登甲科,大有文譽。 調長安尉,遷鴻臚丞。 凡四參選,判策爲銓府之最。 員半千謂人曰:『張子之文,如青錢萬選萬中。 』時目爲青錢學士。 然性褊躁,不持士行。 姚崇甚薄之。 開元初,御史李全交劾鷟訕短提政,貶嶺南。 旋得內徙,入爲司門員外郎。 卒。 鷟下筆敏速,言頗詼諧,大行於時,後進莫不傳記。 新羅、日本東夷諸番,尤重其文。 每遣使入朝,必出重金貝以購其文。 惟浮豔少理致,論著亦率詆誚蕪穢。 〖以上摘兩《唐書》有本傳〗《大唐新語》亦稱鷟後轉洛陽尉,故有《詠燕詩》。 其末章云:『變石身猶重,銜泥力尚微。 從來赴甲第,兩起一雙飛。 』時人無不諷詠云云。 今鷟書之傳於今者,有《龍筋鳯髓判》及《朝野僉載》,而《遊仙窟》一卷無傳,其目亦不見史志及諸家著錄。 然據兩《唐書》即稱日本、新羅争傳其文,而《新語》《詠燕》與《龍筋鳯髓》之作,浮豔鄙倍,與此篇辭旨正復相同。 據此,則《遊仙窟》之出於張鷟,當非僞造也。 」「又按《遊仙窟》不傳於中國,至日本人推重其書,則自唐以來,迄今弗衰,故文學蒙其影響。 其流傳日本之年歲可考者,據慶安五年〖清順治九年〗刻本,前有文保三年〖元延祐六年〗文章生英房序,有『嵯峨天生書卷之中撰得《遊仙窟》』之語。 日本嵯峨天皇當唐元和、長慶間,則是中唐時此書已流傳日本矣。 惟日本最古之《萬葉集》卷四有大伴家持《贈坂上大纕歌》十五首,辭意多與此書相同,後人評論,如契沖阿闍梨,遂繼爲出於《遊仙窟》。 前乎此者,尚在山上憶良《沈疴自哀文》亦引《遊仙窟》云:『九泉下人,一錢不值。 』山上在聖武天皇天平之世,此文爲山上末年之作,正當唐開元二十一年。 是此書於刊載元張鷟尚在之時,即已傳至日本,又早於嵯峨天皇八十餘年。 此徵諸《萬葉集》可信者也。 竊意張氏此書,當爲早年一時興到之作。 當時有無寓意,今不可知。 惟日本當趙宋南渡之時,有西行法師傳鈔之《唐物語》一書,其第九章述及《遊仙窟》本事,定爲張文成愛慕武則天而作。 平康賴《寶物集》卷四亦:『則天皇后,高宗之后也。 遇好色者張文成,得《遊仙窟》之文,所謂「可憎病鵲,夜半驚人」,即指當時之事也』云云。 日人幸田露伴著《蝸牛庵夜談》,頗疑此爲蓮花六郎之傳訛。 因易之、昌宗姓張,而二人之父爲張行成,〖按易之、昌宗爲張行成之族孫,非其父也。 易之父名希臧,見兩《唐書》。 〗文成恰有《遊仙窟》之文,遂牽合而有此一段傳說,固不足深信者也。 至其書辭旨淺鄙,文氣卑下,了無足取。 惟唐人口語,尚賴此略存。 」)。
臥來能幾日,春事已依然。 不解謝公意,翻令靜者便。 庭陰殘舊雪,柳色帶新年。 寂寞深村裏,唯君相訪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