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心堪怨。 也逐春风转。 丹杏墙东当日见。 幽会绿窗题遍。 眼中前事分明。 可怜如梦难凭。 都把旧时薄幸,只消今日无情。
无
其他无
〔宋朝〕 晏几道
蕙心堪怨。 也逐春风转。 丹杏墙东当日见。 幽会绿窗题遍。 眼中前事分明。 可怜如梦难凭。 都把旧时薄幸,只消今日无情。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紅粉當三五,青娥豔一雙。 綺羅迴錦陌,弦管入花江。 落雁驚金彈,拋杯瀉玉缸。 誰知褐衣客,顦顇在書窗。
所思勞旦夕,惆悵去湘東。 禪客知何在,春山幾處同。 獨行殘雪裏,相見暮雲中。 請住東林寺,彌年事遠公。
剪雨裁煙一節秋,落梅楊柳曲中愁。 尊前暫借殷勤看,明日曾聞向隴頭。
前輩倏云歿,媿君曾比方。 格卑雖不稱,言重亦難忘。 諫草猶青瑣,悲風已白楊。 只應移理窟,泉下對真長。
絳宮珠闕敞仙家,蜺裳羽旆自淩霞。 碧落晨飄紫芝蓋,黃庭夕轉綵雲車。 周旋宇宙殊非遠,窵望蓬壺停翠幰。 千齡一日未言[賒]({目佘}),億歲嬰孩誰謂晚? 逶迤鳯舞時相向,變囀鸞歌引清唱。 金漿既取玉杯斟,玉酒還用金膏釀。 駐逈遊天域,排空[聊]憩息。 宿志慕三元,翹心祈五色。 [仙]儲本性諒難求,聖迹奇術秘[玄](元)猷。 願[允]丹[誠]賜靈藥,方期久視御隆周。 (見趙紹祖《金石續鈔》卷一)(〖1〗案石刻題作《雜言遊仙篇》,下署「御製,奉宸大夫臣薛曜書。 」〖2〗趙紹祖《金石續鈔》跋尾:「末句云:『方期久視御隆周。 』則此詩久視元年作而刻之於石者也。 武氏此詩不見於他書,而今古金石家亦未有著於錄者,故存之。 」〖3〗又按詩中日,原作●;天,原作●;聖,原作●;附注中臣,原作●,均武后所製新字。 〖4〗此詩又見收於武億《偃師金石遺文記》卷上、乾隆《偃師縣志》卷二七武億撰《金石錄》上〖此即將前列武億書收入〗、孫星衍《續古文苑》卷四、王昶《金石萃編》卷六三,另畢沅《中州金石記》亦著錄,但未錄原文。 上列各本,錄文)(稍有出入,校如次:「窵望」,上列四書皆作「寫望」;「{目佘}」四書皆作「賒」,今據改;「相向」,武億錄作「相尚」;「聊憇息」之「聊」字,「仙儲」之「仙」字,《金石續鈔》原缺,據尚書補;「本性」之「性」字,武億及王昶錄本皆缺;「玄猷」之「玄」字,《金石續鈔》作「元」,武億錄作「玄」,《金石萃編》及《續古文苑》皆注明爲廟諱,故據改;「願允丹誠」之「允」、「誠」二字,諸本皆缺,惟《續古文苑》不缺,今據補。 )。
魚軒相逐拜龍軒,聖主俄推望外恩。 錫寵便籓光石窌,內嬪迢遞下金門。 嵩衡壓地何曾重,雞犬昇仙未足論。 臣憨已平難展報,祇將忠孝訓兒孫。
引領囂庭內,開心機穢衝。 一靜安居苦,試去視滄浪。
頂戴尊天地,聰明識見高。 無爲通理性,猛利豈虛勞。 出沒終難認,因緣不可逃。 中原多聖境,四海湧滔滔。
空巖儼若虎頭蒼,雲膩巖前草木光。 竹吐錦萌春雨飽,松含黄粉野吹香。 石床蟠足散征倦,道境洗心聊坐忘。 投飯上方蘭若去,未能癡學顧長康。
夫孝要道,周訓群生。 以綱百行,以通神明。 因子侍師,答問成經。 事親之實,代爲儀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