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则春来春又去。 凭谁说与春教住。 与问坐中人。 几回迎送春。 明年春更好。 只怕人先老。 春去有来时。 愿春长见伊。
无
其他无
〔宋朝〕 张孝祥
恰则春来春又去。 凭谁说与春教住。 与问坐中人。 几回迎送春。 明年春更好。 只怕人先老。 春去有来时。 愿春长见伊。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賢人多自霾,道理與俗乖。 細功不敢言,遠韻方始諧。 萬物飽爲飽,萬人懷爲懷。 一聲苟失所,衆憾來相排。 所以元魯山,飢衰難與偕。
近見頭陀伴,云師老更慵。 性靈閑似鶴,顏狀古於松。 山裏猶難覓,人間豈易逢。 仍聞移住處,太白最高峰。
香蔓蒙蘢覆昔邪,桂煙杉露濕袈裟。 石盆換水撈松葉,竹徑穿牀避笋芽。 藜杖移時挑細藥,銅缾盡日灌幽花。 支公謾道憐神駿,不及今朝種一麻。
冤禽名杜宇,此事更難知。 昔帝一時恨,後人千古悲。 斷腸思故國,啼血濺芳枝。 況是天涯客,那堪□□眉。
名山閟靈府,隱士此尋真。 仙去空遺鼓,雲扃不見人。 川源世上異,日月洞中春。 欲出虛無境,應修有待身。 (見《洞霄詩集》。 )(〖1〗鄧牧《洞霄圖志》卷二《山水門·大滌山》條:「大滌山,在宮〖指洞霄宮〗北,凡四峯,於九鎖內最爲巨山。 西洞據其領,石室出其半,天壇冠其顛,皆山中勝處也。 是山以洞名之。 舊志謂大可以洗滌塵心,故名大滌。 ……元同先生劍履瘞山下。 」〖2〗又《洞霄圖志》卷三《洞府門·大滌洞》條:「大滌洞在宮西北半里。 《茅君傳》云第三十四洞天,名大滌元蓋之天。 周圍四百里,……相傳元同先生入游,見龍麟異境,花木鮮繁,自華陽而歸〖望按前文有云:與華陽林屋邃道通〗。 洞門石鼓,廣可尋丈,扣之逄逄有聲。 」)。
般若非愚智,破愚歎爲智。 道士若亡愚,我智藥亦遺。
趙州送人曾有語,有佛無佛俱莫住。 若是金毛師子兒,他家自有通霄路。 因記雪峰行腳時,九上洞山三投子。 被風墮笠渠不收,蓋天蓋地從此始。 兩翁從此跡已陳,後世事之如事生。 道人即是後來秀,千里脩途宜力行。 勿賢前輩輒自已,當與兩翁爭重輕。 我如老馬雖伏櫪,喜見此行猶更鳴。
荒村野水小春時,縱有梅開人未知。 幾度携筇無覓處,今朝映竹忽橫枝。 脫非入骨清香動,恐被傳神淡墨欺。 酸意中含和鼎實,相期遠到誦黄詩。
喔喔鳴鷄促起程,翻翻飛鷺導孤征。 節旄盡落歸猶遠,带眼頻移瘦自驚。 小市蕭條黄葉滿,斷橋零落緑苔生。 居人猶復多愁思,何况天涯倦客情。
日用無淵奧,其中妙理存。 但能明物性,不必學玄門。 盡力扶元氣,精思去病根。 昔人由此道,推己及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