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八千古,驺哄溢街坊。 庸夫俗子,夸道锦绣裹家乡。 谁识书生心事,各要济时行己,肯顾利名场。 用我吾所欲,不用亦何伤。 汉嘉守,凡阅历,几麾幢。 便教入从出节,都是分之常。 但愿国安人寿,更只专城也好,不用较强梁。 准拟耆英会,倚杖看人忙。
无
其他无
〔宋朝〕 魏了翁
高氏八千古,驺哄溢街坊。 庸夫俗子,夸道锦绣裹家乡。 谁识书生心事,各要济时行己,肯顾利名场。 用我吾所欲,不用亦何伤。 汉嘉守,凡阅历,几麾幢。 便教入从出节,都是分之常。 但愿国安人寿,更只专城也好,不用较强梁。 准拟耆英会,倚杖看人忙。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水色波文何所似,麴塵羅帶一條斜。 莫言羅帶春無主,自置樓來屬白家。
武帝尋仙駕海遊,禁門高閉水空流。 深宮帶日年年色,翠柏凝煙夜夜愁。 鸞鳳影沈歸萬古,歌鐘聲斷夢千秋。 晚來惆悵無人會,雲雨能飛傍玉樓。
金丹不是小金丹,陰鼎陽爐裏面安。 盡道東山尋汞易,豈知西海覓鉛難。 玄珠窟裏行非遠,赤水灘頭去便端。 認得靈竿真的路,何勞禮月步星壇。
爲言回鶻倚兇(下缺)(〖1〗以上詩三首,都作於唐大中二年〖公元八四八年〗張義潮起義以後。 「歌謠再復歸唐國」,即詠此事。 第三首詩題有歷史價值。 僕固天王殆即北庭廻鶻首領僕固俊。 此詩應是當時當地人所作,所以稱他爲「天王」。 乾符三年〖八七六〗打破伊州事,不見史書記載。 可惜詩題殘缺,詩文僅存六字,以致意義不夠明顯。 這時候,僕固俊受張義潮的指揮,打敗了吐蕃不久。 這次〖八七六〗打伊州,想他是受張義潮的命令的。 )。
九原英魄誰能作,規略千條殆可尋。 佐佑艱難揣夷狄,似茲舉措好爲霖。
寄我黄龍茗一圭,旋烹竹雪試新奇。 地爐火軟湯初沸,先約梅花小賦詩。
西山自高爽,更上百尺樓。 月華出萬象,獨以寸目收。 寒光增灝氣,山影接江流。 相從更幾日,醉賞同一甌。 諸君有大志,應銷別去愁。 衣食纔足守墳墓,記取龍鍾馬少游。
憂國心常折,觀書眼欲枯。 百年終坎壈,一飯且枝梧。 忽忽殘春過,迢迢清夜徂。 壯心空萬里,老病要人扶。
荔子陰中風絕涼,菖蒲節後日偏長。 落殘數柄荷花蕊,浸得一瓶泉水香。 多病早衰非破硯,欲行復倦且胡床。 曲江近北差遲暑,不道江山勝五羊。
天與孤標不受塵,生憎桃李鬭芳新。 詩成名下無虛士,花在身邊當麗人。 只恐素英欺白髮,試煩纖手插烏巾。 風流今代神仙尉,管得河陽縣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