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 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 江汜冷、冰绡乍洗,素娥忺,菱花再拭。 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 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 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 二十五、声声秋点,梦不认、屏山路窄。 醉魂幽扬,满地桂阴无人惜。
无
其他无
〔宋朝〕 吴文英
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 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 江汜冷、冰绡乍洗,素娥忺,菱花再拭。 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 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 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 二十五、声声秋点,梦不认、屏山路窄。 醉魂幽扬,满地桂阴无人惜。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杯度度一身,法度度萬民。 爲報江南三二日,這回應見雪中人。
離思春來切,誰能慰寂寥。 花飛寒食過,雲重楚山遙。 耿耿夢徒往,悠悠鬢易凋。 那堪對明月,獨立水邊橋。
細風攲葉撼宮梧,早怯秋寒著繡繻。 玉宇無人雙燕去,一彎新月上金樞。
一樽聊接故人歡,百歲堪嗟鬢漸殘。 莫見白雲容易愛,照湖澄碧四明寒。 (同前卷十三)。
下馬連聲叩竹門,主人何事感遺恩。 迴頭泣向兒童道,重見甘棠舊子孫。 (見《增修詩話總龜前集》卷二十五引《青瑣後集》)(〖1〗《青瑣後集》:「廖齊父爽直嘗爲永州刺史。 齊後遊零陵,於民間見父題壁,感而成詩曰〖略〗。 」清鄧顯鶴輯《沅湘耆舊集》卷八定此詩作者爲廖偃,其說謂「偃父圖曾爲永州刺史,後偃遊零陵,於民間見父題壁,感而成詩。 」偃事跡詳陸氏《南唐書》卷八、《十國春秋》卷七四。 祖爽,父匡圖。 匡圖,宋人避諱或省「匡」字,《十國春秋》卷七三載其仕歷,未任永州刺史。 其父爽事跡附匡圖傳,初仕南漢,後舉族奔楚,馬氏表爽爲永州刺史。 此詩非廖偃作。 爽子今知有二人,即匡圖、匡齊。 因知此詩爲匡齊作。 《青瑣後集》所謂「廖齊父爽直嘗爲永州刺史」,「齊」字上因避諱略去「匡」字,與匡圖同例。 「爽直」之「直」字爲衍文。 )。
重樓得雲氣深穩,戶牖誰能發關鍵。 樓下輪蹄渙散馳,行人一顧不容返。 好遊獨是我輩閒,褰衣直上相推挽。 層軒危檻倚欲遍,更假胡床同息偃。 西南繁會惟此都,昔號富饒今已損。 填城華屋故依然,孰爲君王愛基本。 茫茫八表聊縱目,情知日近長安遠。 白雲浩蕩飛鳥沒,玉笙凄凉紅紛晚。 梁王吹臺得李杜,黄公酒壚醉嵇阮。 高峰千載凜莫攀,與世相濁徒混混。 荷衣蕙带芙蓉裳,野服猶堪敵華衮。 去梯熟復共君謀,殺馬毀車從此遁。
汲水僧歸林下寺,待船人立渡頭沙。 澄江渺渺煙波窄,雲靜一天星斗斜。
世爲燕趙客,慷慨有奇才。 對策漢庭後,拜官江國來。 舟從瓜步去,潮自蔣山回。 心寄城頭月,相隨上古臺。
西窗日過中,饑坐生眼花。 援筆課小詩,墨燥字傾斜。 須臾忽滿紙,翩翩若風鴉。 雖無古人法,簡拙自一家。 乃知雨漏壁,未愧錐畫沙。 俄報豆飯熟,投筆喜莫涯。 呼童拾澗薪,試我家山茶。
愛馬能成一癖,結髦可忘百憂。 我亦時時自笑,開編萬事俱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