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蓼收红,井梧凋绿,呖呖征鸿南度。 静听寒砧,闷敧孤枕,蟾光夜深窥户。 露暗滴、芭蕉重,潇潇本非雨。 砌蛩语。 怎知人、漏长无寐,因念游子,路修道又阻。 早起懒晨妆,自秋来、眉黛谁妩。 净几明窗,但无憀、空对蛮素。 早知伊、别后恁久,悔教伊去。
无
其他无
〔宋朝〕 杨泽民
汀蓼收红,井梧凋绿,呖呖征鸿南度。 静听寒砧,闷敧孤枕,蟾光夜深窥户。 露暗滴、芭蕉重,潇潇本非雨。 砌蛩语。 怎知人、漏长无寐,因念游子,路修道又阻。 早起懒晨妆,自秋来、眉黛谁妩。 净几明窗,但无憀、空对蛮素。 早知伊、别后恁久,悔教伊去。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齒髮各蹉跎,疎慵與病和。 愛花心在否,見酒興如何。 年長風情少,官高俗慮多。 幾時紅燭下,聞唱竹枝歌。
宿雨洗天津,無泥未有塵。 初晴迎早夏,落照送殘春。 興發詩隨口,狂來酒寄身。 水邊行嵬峩,橋上立逡巡。 疎傅心情老,吳公政化新。 三川徒有主,風景屬閑人。
此地曾經翠輦過,浮雲流水竟如何。 香銷南國美人盡,怨入東風芳草多。 殘柳宮前空露葉,夕陽川上浩煙波。 行人遙起廣陵思,古渡月明聞棹歌。
下客候旌麾,元戎復在斯。 門開都護府,兵動羽林兒。 黠虜多翻覆,謀臣有別離。 智同天所授,恩共日相隨。 漢使開賓幕,胡笳送酒巵。 風霜迎馬首,雨雪事魚麗。 上策應無戰,深情屬載馳。 不應行萬里,明主寄安危。
羣烏幸胙餘。 (見宋陸游《入蜀記》卷六。 )(〖1〗《入蜀記》卷六頁十一〖《知不足齋叢書》本〗:「祠舊有烏數百,送迎客舟。 自唐夔州刺史李貽孫詩已云羣烏幸胙餘矣。 」〖2〗李貽孫,原作李貽。 李貽孫曾官夔州刺史,《全唐文》卷五四四收其會昌五年撰《夔州都督府記》,《金石錄》卷九著錄會昌五年九月「唐李貽孫《神女廟詩》」。 陸游在述巫山神女祠中景物時引及此句,應即《神女廟詩》之殘句。 )(兩《唐書》無李貽孫傳,今參張忱石所考,補傳如次:李貽孫,字里不詳。 大和初任福建團練副使,會昌五年爲夔州刺史,大中三年任左諫議大夫充宏文館學士,大中五年任福建觀察使。 又曾任金部、司勳員外郎。 約卒于大中六年後。 原列「無考」作者,今移此。 )。
驄馬五花毛,青雲歸處高。 霜隨驅夏暑,風逐振江濤。 執簡皆推直,勤王豈告勞。 帝城誰不戀,回望動離騷。
挫來機,總權柄。 事有必行之威,國有不犯之令。 賓尚奉而主驕,君忌諫而臣佞。 底意巖頭問德山,一擡一搦看心行。
一旬苟不雨,萬木昏蒼蒼。 朝見洗林葉,動摇生輝光。 晚逢開疏陰,枝上漏微陽。 翠色固以好,安得無秋霜。
雨足移秧後,風和剝繭初。 昏昏時就枕,貿貿却尋書。 晚步身須杖,晨興髮廢梳。 滿城車馬客,誰復問何如。
淹速從來但信緣,襟懷無日不超然。 喚船渡口因閑立,待飯僧床得暫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