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事方浓,寂寞此君,谁相品题。 到僝桃僽李,鸠边雨急,埋薇瘗药,燕外泥肥。 鸟影舒炎,黄埃涨暑,又过绿阴青子时。 夫然后,向猷家载酒,诩室题诗。 风标如此清奇。 叹世俗炎凉真可悲。 看眼空凡木,云霄直上,心交古干,霜雪相依。 弹压溪山,留连风月,红紫纷纷谁似之。 人间世,这澹中风味,儿辈争知。
无
其他无
〔宋朝〕 陈人杰
春事方浓,寂寞此君,谁相品题。 到僝桃僽李,鸠边雨急,埋薇瘗药,燕外泥肥。 鸟影舒炎,黄埃涨暑,又过绿阴青子时。 夫然后,向猷家载酒,诩室题诗。 风标如此清奇。 叹世俗炎凉真可悲。 看眼空凡木,云霄直上,心交古干,霜雪相依。 弹压溪山,留连风月,红紫纷纷谁似之。 人间世,这澹中风味,儿辈争知。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夾道疎槐出老根,高甍巨桷壓山原。 宮前遺老來相問,今是開元幾葉孫。
有三(重民)據敦煌殘卷補《全唐詩》的整理工作,曾化過二十多年的心血。 按照原來計劃,全稿分爲三卷:「卷一均有作者姓氏,專補《全唐詩》;卷二均失作者姓氏,凡殘詩集依集編次,凡選詩(指單篇的)依詩編次;卷三爲敦煌人作品(詠敦煌者如《敦煌廿詠》亦入此卷)。 」其中卷一曾以《補全唐詩》爲題,發表於《中華文史論叢》一九六三年第三期。 卷二、卷三的遺稿,雖已基本就緒,則因他不幸逝世,未能最後定稿。 在他生前,曾將其中一部份請王堯同志校閱;有三逝世後,又經舒學同志整理,題爲《敦煌唐人詩集殘卷》,發表在《文物資料叢刊》第一期(一九七七年)上。 最近,我在整理有三輯錄的敦煌殘卷詩集時,又發現了《補全唐詩》卷一漏編的有作者姓氏的詩,一是李翔的《涉道詩》,據有三生前考定,李翔生活的時代比韓愈稍晚;另一即馬雲奇被吐蕃俘虜時寫的紀行詩,已收入《敦煌唐人詩集殘卷》。 此外還有原來擬編入《補全唐詩》卷二、卷三的部份已輯錄的遺稿,其中有「殘詩集」、「單篇」詩,還有「敦煌人作品」。 現依照有三生前計劃,重新整理,並將發表於《文物資料叢刊》部份亦一併輯入各卷,並改了其中未校出的錯字。 按照有三原來計劃,本拾遺編次如下:卷一殘詩集(《補全唐詩》漏編)李翔《涉道詩》(伯三八六六)廿八首馬雲奇詩集殘卷(伯二五五五)十三首卷二佚名的詩殘詩集(伯二五五五)五十九首王昭君怨諸詞人連句(伯二七四八)一首謁法門寺真身五十韵(伯三四四五)一首無題(斯五五五八)一首卷三敦煌人作品敦煌廿詠並序附一首共二十一首凡六寫本,其原編號如下:原卷(伯二七四八)、甲卷(伯三九二九)、乙卷(伯二九八三)、丙卷(伯三八七○)、丁卷(斯六一六七)、戊卷(伯二六九○背)詠敦煌詩(伯五○○七)三首每種詩題下註明所據卷子號碼,有兩個寫本者,亦一一註明,連同校記文字,附各詩之後。 詩有異文,略作校勘;原有錯字,用括號註出,不清楚的字,用方框表示。 但敦煌殘卷的詩,鈔寫多用俗字,如「軀」作「𨈬」,「鎖」作「鏁」,此外還有「總」字常作「惣」,「閉」字常作「閇」,今即逕改,不加註。 在整理工作中,借力於舒學同志的《敦煌唐人詩集殘卷》整理稿不少;馬蹄疾同志對整理工作提了建設性的意見,並爲校讀了前言;初稿寫出後,請陰法魯同志校閱,給我提出了很好的意見,並校出一些錯誤的字;《中華文史論叢》編輯同志爲此稿發表作了很多工作,謹一併在此致謝。 整理工作中所校錄文字,有不當之處,誠望指正。 劉脩業記於有三逝世五週年祭時公元一九八○年四月十六日此整理稿初次發表時,對伯二五五五卷馬雲奇詩及佚名詩的考定與分析,是採用舒學同志的原序,撮要迻錄附於詩後。 有三生前對這些詩亦有考釋,似覺得對這七十二首詩的寫作背景及所反映時代特色的考定與分析較爲符合實際,故此次編集時,已請本書責任編輯將馬雲奇及佚名詩後的說明作了修訂。 劉脩業一九八三年一月三日又記。
莫行心處路,不掛本來衣。 何須正恁麽,切忌來生時。
鼕鼕城鼓動,稍稍林鵶去。 柳意不勝春,巖光已知曙。 寢齋有單祶,靈藥爲朝茹。 盥漱忻景清,焚香澄神慮。 公門自常事,道心寧易處。
睡起疏簾一半開,更無人迹過青苔。 須臾蒼狗風前變,雷雨驅潮出海來。
江村沙暖蔞蒿長,味比枸杞新甘香。 茁茁荻芽生近渚,紫花臺萊初未嘗。 白羊烏牀俱在牧,茅舍竹籬是故鄉。 人生未必須富貴,萬里且願身康强。 徑買官場舊醅酒,共醉春風殊未央。
五年符竹換三州,乞得祠宮欲少休。 名姓誤蒙君相記,泉南千里又分憂。
青裙白面哄挑菜,茅舍竹籬疏見梅。 春事隔年無信息,一聲啼鳥喚將來。
葺得湖邊屋數椽,茅齋低小竹窗妍。 墟烟寂歴歸村路,山色蒼寒釀雪天。 性懶杯盤常偶爾,地偏雞犬亦翛然。 早知栗里多幽事,虚走人間四十年。
{上/貝}物還見驚,從來人所悼。 今看古壁畫,應合當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