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蹙青山江北岸,雲含黑雨日西邊。 舟人偶語憂風色,行客無聊罷晝眠。 爭似槐花九衢裏,馬蹄安穩慢垂鞭。
无
其他无
〔唐朝〕 韓偓
浪蹙青山江北岸,雲含黑雨日西邊。 舟人偶語憂風色,行客無聊罷晝眠。 爭似槐花九衢裏,馬蹄安穩慢垂鞭。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東來淮海拜旌旟,不把公卿一字書。 曾侍晚齋吟對雪,又容華館食兼魚。 孤微自省恩非次,際會誰知分有餘。 唯耻舊橋題處在,榮歸無計似相如。
曉嶂猨開戶,寒湫鹿舐冰。 當空吟待月,到晚坐看山。 一年三領郡,領郡管仙山。
善價千金未可論,燕王新寄小龍孫。 逐將白日馳青漢,銜得流星入畫門。 步驟最能隨手轉,性靈多恐會人言。 桃花雪點多雖貴,全假當場一顧恩。
繡衣乘驛急如星,山水何妨寄野情。 肯向九仙臺下歇,閑聽孟叟醉吟聲。
煙鴻上漢聲聲遠,逸驥尋雲步步高。 應笑內兄年六十,郡城閑坐養霜毛。 (見《樊川文集·外集》)(按:此詩自宋時起,即收杜牧名下。 胡震亨《唐音戊籤》一〖《統籤》卷五六二〗云:「按牧之卒年五十,此云六十,或非牧詩也。 」其說是。 岑仲勉先生《唐人行第錄》引後二句詩後云:「如謂內兄指被送者而言,則牧既爲杜十三,其內兄〖即妻兄〗斷不能爲杜十三。 如曰詩題『杜十三』錯誤,亦有疑問,因牧卒時年僅五十一,若牧尚未還京,行年更不及五十,詩苟牧自作,斷不至如此荒唐。 故對此詩之較合理解釋,當是送者乃牧內兄之爲郡守者,後人不求甚解,將此詩混入《樊川集》內也。 」今按:《樊川文集》卷四有《寄內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知作者即此人。 《全唐詩》卷五二四誤收杜牧名下,今爲移正。 又,杜牧《自撰墓志銘》稱妻裴氏,未言另有崔氏妻。 《樊川文集》卷九有其妻兄裴希顏墓志,希顏仕履未至州牧,姑存疑。 )。
門前山水丹青譜,洞裏乾坤蓬島圖。 (道光《奉新懸志》,轉錄自《文學遺產》一九八七年第二期刊謝先模文。 )。
臣愛睡,臣愛睡,不臥氈,不蓋被。 片石枕頭,蓑衣鋪地,震雷掣電鬼神驚,臣當其時正酣睡。 閑思張郎,悶想范蠡,說甚孟德,休言劉備,三四君子,只是爭此閑氣。 爭如臣向青山頂頭,白雲堆裏,展開眉頭,解放肚皮,且一覺睡。 管什(一作「甚」)玉兔東生,紅輪西墜。 (見足本《詩話總龜》卷四七、元蔡正孫《詩林廣記後集》卷九引龐元英《談藪》。 )(〖1〗《談藪》云:「陳摶隱武當山,後居華州雲臺觀,多閉戶獨臥,或累月不起。 周世宗召入禁中,扃戶試之,月餘始開,摶熟寐如故。 嘗對御歌此詩云。 」)。
琴奏龍門之綠桐,玉壺美酒清若空。 催弦拂柱與君飲,看朱成碧顏始紅。 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 笑春風,舞羅衣,君今不醉將安歸。
有形天地分,設險山河壯。 孤山鎮南服,峨峨楚之望。 中立亡所倚,屹然怪其狀。 石嵾入春空,翠柱搘秋浪。 片時起雪痕,萬頃排霜杖。 噫氣專呼吸,橫流以溟漲。 行人多躁進,那解明得喪。 不顧風濤險,半就江魚葬。 挂席經其旁,往往乞靈貺。 遂因孤獨名,塑立輕盈像。 綽約姑射姿,夢魂巫峽想。 如何方面祠,終古承其妄。 五嶽視三公,降殺不過兩。 不然爲子男,何以通祀享。 四氣均分風,條融各有掌。 避其狂怒勢,亦可利攸往。 亭育天地心,憑險恣蕩漾。 正直鬼神德,非名奚獨饗。 不使悔吝侵,庶幾忠信仗。 在人不在神,勿爲虛稽顙。
荒園二三畝,敗屋八九間。 初至如逆旅,忽逾四十年。 屋日已朽蠹,我老不自還。 茅可刈之野,木可伐之山。 尚復不能具,日夜憂其顛。 况我虛幻身,念念隨化遷。 齒墮髮亦縞,鏡中失朱顔。 其危甚于屋,何恃能牢堅。 豐汝梨與棗,養汝汞與鉛。 防疾如待敵,愛氣如守關。 謀于履霜初,懼在橫流前。 書紳銘席端,雖老尚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