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从余,不计余无酒。 袖有蟠桃为君寿。 叹此桃再熟,也须年后。 甚辨得,转盼个偷桃手。 菊潭三十斛,月又月添,天赋先生日更久。 但黄杨长寸,闰年倒寸,似凭得到梧宫甚时候。 客又道奇特是阳生,后七日相看,醉春风柳。
无
其他无
〔宋朝〕 刘辰翁
有客从余,不计余无酒。 袖有蟠桃为君寿。 叹此桃再熟,也须年后。 甚辨得,转盼个偷桃手。 菊潭三十斛,月又月添,天赋先生日更久。 但黄杨长寸,闰年倒寸,似凭得到梧宫甚时候。 客又道奇特是阳生,后七日相看,醉春风柳。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何處成吾道,經年遠路中。 客心猶向北,河水自歸東。 古戍飄殘角,疎林振夕風。 輕舟難載月,那與故人同。
春來日日到西林,飛錫經行不可尋。 蓮池舊是無波水,莫逐狂風起浪心。
秋館清涼日,書因解悶看。 夜窗幽獨處,琴不爲人彈。 遊宴慵多廢,趨朝老漸難。 禪僧教斷酒,道士勸休官。 渭曲莊猶在,錢唐俸尚殘。 如能便歸去,亦不至飢寒。
雨洗芭蕉葉上詩,獨來憑檻晚晴時。 故園雖恨風荷膩,新句閑題亦滿池。
夷門一鎮五經秋,未得朝天未免愁。 因上此樓望京國,便名樓作望京樓。 (見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按:《全唐詩》卷五六三收此爲令狐綯詩,題作《登望京樓賦》。 岑仲勉先生《讀全唐詩札記》云:「按《寰宇記》一開封府浚儀縣,『望京樓,城西門樓,本無名,唐文宗太和二年,節度使令狐綯重修,因登樓賦詩曰』云云,詩中不免作未免。 據《舊書》一七上,長慶四年九月,『庚戌,以河南尹令狐楚檢校禮部尚書、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宋汴亳觀察等使』,由此計至大和二年,恰是五年。 綯雖嘗一鎮宣武,但《舊書》一七二《綯傳》云:『咸通二年,改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三年冬,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則先後祇兩年,非五經秋也。 且在大和二年後三十餘祀,紀年亦不合,是知《寰宇記》云令狐綯,實令狐楚之訛,此詩應移收前五函九冊,綯更無他詩,名應刪却。 」今從其說錄歸楚名下。 《舊唐書》卷十七上載大和二年十月李逢吉移宣武,「代令狐楚,以楚爲戶部尚書」。 楚在宣武任時間正與詩合。 )。
我來秋色逼霞曛,更作憑闌遠望人。 山口遠銜遥白渡,水頭斜略小平津。 年華有恨驚心去,世事無端刺眼新。 深愧具茨芝朮在,掛冠終擬狎堯民。
春秋重復古,二賢還舊祠。 直道不終廢,高風宜見思。 古墓出荆榛,孤亭起頹隳。 更將碧紗籠,覆護端明詩。
夜分秉炬治裝赍,千里霜風入馬蹄。 擁褐却尋孤驛夢,垂鞭時聽近村雞。 荒烟漫漫沉殘月,宿莽離離上古堤。 天色漸分寒更力,道傍沽酒坼官泥。
窗外雪猶凍,瓶中梅不開。 燭花將暖氣,催得早春回。
兩李有佳句,冰雪灑肺肝。 清越石在懸,圓熟珠走盤。 我家十二樓,下俯千仞湍。 誰掣白玉瑣,借與二子看。 臨風度長篴,瘴海爲清寒。 却立望九州,隘陿非所安。 便欲馭長鯤,九萬扶摇摶。 神山在吾牖,弱水空瀰漫。 回首五千劫,不費一指彈。 絕笑塵中年,攝提與涒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