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宋词

〔宋朝〕 仇远

三生杜牧。 惯识小红楼上宿。 压帽花斜。 醉跨门前白鼻騧。 归来寻睡。 懒拨熏炉温素被。 两袖香尘。 肯信春风老得人。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早發若峴驛望廬山

    雨罷山翠鮮,泠泠東風好。 斷崖雲生處,是向峯頂道。 誰謂峯頂遠,跂予可瞻討。 忘緣祛天機,脫屐恨不早。 祗恐歲云暮,遂與空名老。 心往跡未幷,慚愧山上草。

    獨孤及 唐宋诗
  • 雙櫧亭

    連簷對雙樹,冬翠夏無塵。 未肯慙桃李,成陰不待春。

    朱景玄 唐宋诗
  • 別杜將軍

    伊余本是胡爲者,採蕈鋤茶在窮野。 偶披蓑笠事空王,餘力爲文擬何謝。 少年心在青雲端,知音滿地皆龍鸞。 遽逢天步艱難日,深藏溪谷空長歎。 偶出重圍遇英哲,留我江樓經歲月。 身隈玉帳香滿衣,夢歷金盆雨和雪。 東風來兮歌式微,深雲道人召來歸。 燕辭大廈兮將何爲,濛濛花雨兮鶯飛飛,一汀楊柳同依依。

    貫休 唐宋诗
  • 閨情 二

    百度看星月,千回望五更。 自知無夜分,乞顧早天明。 (〖1〗以上五十九首詩,與卷一所著錄的馬雲奇詩一道鈔寫在伯二五五五殘卷上,按其內容和編次,當是一人所寫,可惜這個作者的姓名已不可考知。 從詩的內容看來,這個作者很可能是一位身遭吐蕃拘禁的敦煌使臣。 這些詩所表現的時間和地點,約在唐代宗大曆元年〖七六五〗凉州陷於吐蕃到德宗建)(中二年〖七八一〗敦煌淪陷之間。 作者在冬日從敦煌馬圈口堰出發,出使吐谷渾,經過墨離海,次年夏到青海,却不幸被拘禁,失去了人身自由;又經過臨水,度赤嶺,次白水戍,到達被吐蕃佔據的臨蕃。 他所經歷的時間,正是吐蕃極盛、河隴淪陷,安西、北庭與中原音訊斷絕之時,因此詩中所反映的思想狀況,代表了當時西北邊塞廣大文人士子的心情。 同時,這些詩實際上又是當時河隴地區的紀行詩,詩中所描述的邊塞地區的自然風貌、游牧地帶的典型景物以及被吐蕃攻陷後的邊鎮守捉的荒涼景象,在別的唐人邊塞詩中均不多見,因此,它們無論在歷史,或文學史,或民族文化交流的研究上,都有着不可忽視的寶貴價值。 〖有關伯二五五五殘詩卷,可參看柴劍虹《敦煌唐人詩文選集殘卷〖伯二五五五〗補錄》,見《文學遺產》一九八三年第四期。 〗)。

    佚名 唐宋诗
  • 偈頌(幷序○序爲南嶽齊己撰) 七十

    不了萬劫疑,古德豈論之。 爲報參玄士,須懷悔底時。

    居遁 唐宋诗
  • 六十甲子歌(題擬) 十

    癸酉年,高低不可憐。 春初先作旱,夏首水連連,末秋風火急,禾稻不豐鮮。 但看齊魯地,此處是荒年。

    杜光庭 唐宋诗
  • 持節和王樞密三首 其一

    長淮矯首得遐觀,猶記當年獲奉鑾。 萬馬飲淮貔虎肅,六師扈蹕水雲寒。 欣瞻幕府蓮依水,慨念神州李下冠。 狼望已銷歸廟畧,更持韻語訪任安。

    曹勛 唐宋诗
  • 用彥平韻賦石外舅短項翁

    人生何地逃奇耦,白髮轉頭成宿莽。 百年同盡草一丘,誰見乘槎上牛斗。 不如醉倒三萬場,何必龍山歲重九。 先生元是古達人,身外所忻惟有酒。 石交自得短項翁,燕頷鳶肩非我友。 邇來带眼寬綠筠,結喉不造鴛鷺群。 十年孛窣牆下塵,仰面詎識高崑崙。 先生取人略形貌,翁獲展盡終不渾。 我欲挽翁歸翠微,手栽杞菊如天隨。 願翁醉客莫嫌擾,買山政賦淮南小。

    耿鎡 唐宋诗
  • 有以狀元紅牡丹見遺戲作一絕

    含笑嫣然燦曉霞,龍頭一種絕諸家。 東風有意憐枯枿,乞與佳名不乞花。

    李流謙 唐宋诗
  • 雨中遊東坡

    木蓮花下竹枝歌,歡意無多感慨多。 更恐他年有遺恨,曉來衝雨上東坡。

    陸游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