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蓓珠圆,素蕤玉净,南荒已报春还。 便迤逦,云开五岭,雪霁群蛮。 喜见东君信息,应不管、潘鬓新班。 凭谁寄,心萦秋水,目断春山。 长记小桥斜渡,潇洒处,苇篱茅舍三间。 肯伴我、风光赏遍,月影疑残。 好为调羹结子,玉弦冷、金鼎空闲。 北枝畔,谁念嶰律犹寒。
无
其他无
〔宋朝〕 无名氏
红蓓珠圆,素蕤玉净,南荒已报春还。 便迤逦,云开五岭,雪霁群蛮。 喜见东君信息,应不管、潘鬓新班。 凭谁寄,心萦秋水,目断春山。 长记小桥斜渡,潇洒处,苇篱茅舍三间。 肯伴我、风光赏遍,月影疑残。 好为调羹结子,玉弦冷、金鼎空闲。 北枝畔,谁念嶰律犹寒。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州府謫宦居,邑城攝官涖。 悠悠涇川適,佳期此相遲。 靈溪知幾曲,曲曲各殊致。 仙嶺多巉顏,前峰特超類。 穹崇勢旁倒,㟯下無地。 洞穴盤龍蛇,空巖隱魑魅。 蘋開秋水綠,竹動寒山翠。 遠嶂數瀑懸,疎林一猿墜。 依然彈素絃,流我望鄉淚。 席上紅泉飛,樽前白雲至。 中山是隱居,緬想故心醉。 忽覩邢武辭,聆其金石備。 神交十載得,良願三人遂。 (詩見嘉慶十二年刊洪亮吉纂《涇縣志》卷三一,序據附錄蔣之奇文補)(〖1〗清趙紹祖《涇川金石記》「開元摩崖詩碑」條引宋蔣之奇《磨崖詩序》略云:「予遊涇川,過琴溪,浮舟釣臺,道旁見石崖蒼蒼,上摩穹旻,意其下必有瓌觀焉。 既還至水西,涇令陳中裕餞余巖礲寺,尉劉公曼云:向所觀石崖古刻尚在。 唐玄宗開元甲子,河間邢巨、沛國武平一,嘗遊是溪,題絕句其下。 又刻一長篇,尤雅淡有清思。 其序云:『二十二年冬,予自柱史謫掾宣城,明年九月,連率班公〖原注:下闕〗。 』讀其詩,有云:『忽覩邢武辭,聆其金石備。 』以詩序考之,蓋是人也。 後邢、武一紀而來,疑其即杜偉也。 」〖2〗同書「杜偉《周公亭記》」條引同人《琴溪釣臺詩序》略曰:「釣臺旁山臨溪,上有古碑,皆漫滅殘剝,僅有數字可辨。 其上篆四字曰《周公亭頌》,其餘字皆八分,云:『前殿中侍御史宣城郡司戶京兆杜偉纂。 』〖下略〗」)(按:《涇縣志》錄此詩,署「亡名氏」,無序。 末跋云:「疑杜偉作。 偉以開元二十年謫掾宣城,今《全唐詩》但收『忽覩邢武辭』二句,即作杜偉。 」今參蔣之奇熙寧間所作二序,可決知此詩爲杜偉所作。 《全唐詩》卷七九五據蔣文錄二句,歸杜偉,無小傳,今據蔣氏二序補之。 )。
湖上一陽生,虛亭啟高宴。 楓林烟際出,白鳥波心見。 主人忘貴達,座客容疵賤。 獨慚殘照催,歸宿明光殿。
五年元日只流離,楚俗今年事事非。 後飲屠蘇驚已老,長乘舴艋竟安歸。 携家作客真無策,學道刳心却自違。 汀草岸花知節序,一身千恨獨霑衣。
功名今晚矣。
架壁珍藏萬古書,世間清絕在吾廬。 綠瓶香破分家釀,曲圃雲開翦露蔬。 白日漸隨秋意短,故人盡向老來疏。 今年種得回峰菊,亂點東籬玉不如。
萬里征途興已闌,三間破屋住猶寬。 山薑著雨房重斂,南燭先霜實半丹。 野市秋陰更蕭瑟,書生老瘦轉酸寒。 掩關也有消愁處,一卷騷經醉後看。
海天黯黯萬重雲,欲到前村路不分。 烈風吹雪深一丈,大布縫衫重七斤。
寂寂園林秋暮時,可人盧橘玉英肥。 祗應籬菊返魂在,滿慰金行得意歸。 僵立凍蜂攢翅白,霏微繁李綴枝稀。 天公似恐緇塵汙,乞與氈裘護雪衣。
骨相昂藏澗底松,平生禪窟儘從容。 幾年大隠清暉閣,今日來瞻獨秀峰。 打破畫瓶無罣礙,大開飯店喜迎逢。 今朝且逐征途去,何日重來聽曉鐘。
銀鈎鐵畫太師字,從人乞米亦可憐。 五倉空虛胃神哭,竟日悄悄無炊煙。 仙人留書說服氣,道士辟穀期引年。 人生不食浪自苦,獨不見子桑鼓琴十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