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钩新月上。
无
其他无
〔宋朝〕 无名氏
一钩新月上。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家家菊盡黃,梁國獨如霜。 瑩靜真琪樹,分明對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紅妝。 粉蝶來難見,麻衣拂更香。 向風搖羽扇,含露滴瓊槳。 高豔遮銀井,繁枝覆象牀。 桂叢慙竝發,梅蘂妬先芳。 一入瑤華詠,從茲播樂章。
碧落誰分造化權,結霜凝雪作嬋娟。 寒蟬若不開三穴,狡兔何從上九天。 莫見團圓明處遠,須看灣曲鑒時偏。 郄詵樹老堯蓂換,惆悵今年似去年。
嵐光疊杳冥,曉翠濕窗明。 欲起遊方去,重來繞塔行。 亂雲開鳥道,羣木發秋聲。 曾約諸徒弟,香燈盡此生。
土德承餘烈,江南廣舊恩。 一朝人事變,千古信書存。 哀挽周原道,銘旌鄭國門。 此生雖未死,寂寞已消魂。 (以上二首角《宋詩紀事》卷三。 )(見《東軒筆錄》卷一、《宋朝事實類苑》卷三六。 第一首第四句「白草」二字,《東軒筆錄》作「芳草」、《宋朝事實類苑》作「荒草」。 )(〖1〗宋翟耆年《籀史》:「徐鉉鼎臣從李煜歸朝,爲銀青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 太平興國中,李煜薨,詔侍臣撰煜神道碑。 有欲中傷鉉者,奏曰:『吳王事,莫若徐鉉爲詳。 』遂詔鉉撰。 鉉泣曰:『臣舊事李煜,陛下容臣存故主之義,乃敢奉詔。 』太宗許之。 鉉但推言歷數有盡,天命有歸而已。 其警句云:『東鄰搆禍,南箕扇疑,投杼致慈親之惑,乞火無鄰婦之詞。 始勞因壘之師,終後塗山之會。 』太宗覽之,稱歎不已。 異日復得鉉所撰《吳王挽詞》,今傳者二首云云。 鉉被詔撰《江南錄》,故有『信書』之句。 東鄰謂錢俶也。 」〖2〗望按:如《籀史》所載,知挽辭二首之作,已在入宋之後。 以所涉李煜,曾是南唐之主,而徐鉉生活於五代者亦四十餘年,且《全唐詩》徐鉉卷亦收其仕宋後篇什,故仍援例錄補,俾成完帙。 )。
寶剎開初地,滄浪繞故城。 芰蓮俱野色,鳬鴇各秋聲。 岸闊烟無著,窗虛日易明。 歸驂誰訝久,正爲濯塵纓。
夜夕更籌永,霜飛歲籥空。 斗杓常記候,蟾暈豫知風。 過雁驚流弋,衰螢戀故叢。 可堪鄉思發,夢繞兔園東。
乾坤中空繞滄溟,千奇百怪鬬露形。 鯨鯢黿鼉突相撐,蚶蜃蚌蛤角介獰。 是中有物入眼生,羊腸蟻垤紛縱橫。 入口小辛美且清,薦酒百盞壺更傾。 有如汲直官漢京,諫諍雖切心本平。 肩吾作詩翻手成,士龍筆力敵相勍。 嗟我材短誰敢賡,欲往侑坐愁頡羹。 句澀韻梗君莫輕,雄豪似勝蒼蠅鳴。
半去還來繞舊叢,半隨胡蝶便西東。 從交滿地無人掃,快意甘心薄倖風。
剪水飛花下玉墀,駝裘忍凍一窺之。 寒侵鑿落豪呼酒,冰合陶泓懶賦詩。 嵩嶺齊腰緣個事,剡谿鼓棹欲何規。 唯欣嗣歲千倉積,玉燭調和運四時。
晨炊維下巖,晚酌檥南浦。 波心照州榜,雲脚響衙鼓。 前山如屏牆,得得正當戶。 西江朝宗來,循屏復東去。 官曹倚巖棲,市井喚船渡。 瓦屋仄石磴,猿啼閙人語。 剔核杏餘酸,連枝茶剩苦。 窮鄉固瘠薄,陋俗亦寒窶。 營營謀食艱,寂寂懷磚訴。 昔聞吏隠名,今識吏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