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祠一炬照秦川,雨散雲飛二十年。 長路未歸萍逐水,舊居難問草平煙。 金鞍正伴桐鄉客,粉壁猶懷桂苑仙。 何必向來曾識面,拂塵看字也淒然。
无
其他无
〔唐朝〕 吳融
叢祠一炬照秦川,雨散雲飛二十年。 長路未歸萍逐水,舊居難問草平煙。 金鞍正伴桐鄉客,粉壁猶懷桂苑仙。 何必向來曾識面,拂塵看字也淒然。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 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昔年專席奉清朝,今日持書即舊僚。 珠履會中簫管思,白雲歸處帝鄉遙。 巴江暮雨連三峽,劍壁危梁上九霄。 歲月不堪相送盡,頹顏更被別離凋。
爲郎非白頭,作牧授滄洲。 江界乘潮入,山川值勝遊。 暑氣隨轉扇,涼月傍開樓。 便欲歸田里,拋官逐隱侯。
王臣夷夏仰清名,領鎮猶爲失意行。 已見玉璜曾上釣,何愁金鼎不和羹。 譽將星月同時朽,身應山河滿數生。 泥滓雲霄至懸闊,漁翁不合見公卿。
嵓□□□萬木中,□□特地一枝紅。 擬攀叢棘□寥寂,□□□香感細風。 (見陸心源《吳興金石記》卷四。 《吳興金石記》云此詩在顧渚山,詩前有序,已殘泐,錄如次:「□於□□□□爲大中五年刺史樊川杜牧奉貢訖事季春□休來□□□七言。 」詩及序又見《兩浙金石志》卷三,但殘泐更甚,詩中第二句「特地」作「時池」,似誤。 )(《吳興金石記》陸心源案畧云:「拓本高一尺三寸,廣二尺三寸,字徑二寸,……談錀《吳興志》:牧於大中四年十一月授湖州刺史。 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誥,遺愛塞路。 公退之餘,登臨賦詠,碧瀾消暑,俱有留題。 蓋亦不知顧渚之有詩刻石也。 《樊川集》亦未收。 」)。
誤因微祿滯南昌,幽繫圜扉晝夜長。 黃鶴翅垂同燕雀,青松心在任風霜。 斗間誰與看冤氣,盆下無由見太陽。 賢達不能同感激,更於何處問蒼蒼。
第一多聞師子兒,碧雲餘力嗣工詩。 盡把天光注言語,真將清氣入肝脾。
俛作程鄉尉,折腰還自甘。 卞峰晴照黛,霅水曉澄藍。 葑上春田闢,蘆中走吏參。 到時蘋葉長,柳惲在江南。
白頭翁,白頭翁,咀嚼淺紫掐深紅。 樹枝翻翻趒山狖,樹葉駁駁彫山蟲。 不斜飛,不倒挂,一絲擲上一絲下。 嗚呼此友兮久相同,半銜蘿月半杉風。
一峰突兀倚天際,千嶂蘢葱在眼中。 宇宙自偏人世遠,塵埃不到佛樓空。 主公真得庵居相,俗子那容線路通。 山北道人如□市,雲門臨濟各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