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高人意,匡牀竹火爐。 寒天留遠客,碧海挂新圖。 雖對連山好,貪看絕島孤。 羣仙不愁思,冉冉下蓬壺。
无
其他无
〔唐朝〕 杜甫
簡易高人意,匡牀竹火爐。 寒天留遠客,碧海挂新圖。 雖對連山好,貪看絕島孤。 羣仙不愁思,冉冉下蓬壺。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煙生遙岸隱,月落半崖陰。 連山驚鳥亂,隔岫斷猿吟。
白浪暗江中,南泠路不通。 高檣帆自滿,出浦莫呼風。
聞有獨往客,拂衣捐世心。 結欣薄枉渚,撰念縈舊林。 經亙去崖合,冥緜歸壑深。 琪樹環碧彩,金潭生翠陰。 沿洄弄沙榜,詭仄眺明岑。 夕聞桂裏猿,曉玩松上禽。 雜佩蘊孤袖,瓊敷綴雙襟。 我懷滄州想,懿爾白雲吟。 秉願理方協,存期跡易尋。 茲言庶不負,爲報巖中琴。
五月五日日亭午,獨自騎驢入山隝。 來到君家不見君,下驢倚杖叩君戶。 驚起山童開山扉,黃犬摇尾銜人衣。 試問先生住何處,云入山中采紫薇,平明一去今未歸。 引我池中看釣磯,池中數箇白鷗兒,見人慣後癡不飛。 待君歸來君未歸,卻復騎驢下翠微。 (見仁和張大昌輯《臨平記補遺》卷四。 )(《全唐詩續補遺》卷六據《咸淳臨安志》卷九五《紀遺》收此詩,題作《謁丘真人不遇》,今刪彼存此,錄其異文如次:「亭午」作「卓午」,「入山」作「上山」,「歸來」作「君歸」。 )(〖1〗《臨平記補遺》:「曲園先生曰:『沈〖沈謙〗記於唐人贈邱丹詩悉錄之,而失錄此詩。 按此詩見宋陳郁《藏一話腴》,云「邱本唐人,棄官學道於此,顧況訪之」云云。 有詩無題。 姑據《話腴》題爲《訪邱員外丹》,未知原題云何也。 』」)。
岳陽樓下風波惡,過客舟行不容泊。 遥從湖口入南津,看盡湖山與城郭。 樓閣崢嶸照眼明,君山當面如蓬瀛。 雄文誰繼范文正,妙曲亦無滕子京。
覺雄示入滅,尊者俱授記。 現彼聲聞身,護此濁惡地。 他方自感通,此地真靈祕。 一路指橋西,誰明導師意。
去年此夜對芳樽,今日栖栖歎失羣。 茅屋只餘燈伴我,酒爐應有月尋君。 愁將從事青州去,風共禪師白足分。 料想紫梅溪上客,也應回首一看雲。
嘗觀韓幹馬,人物亦如生。 君收四病骨,無肉只崢嶸。 二匹癢磨樹,二匹縱其情。 意思若不任,千里未可行。 古絹蠹已盡,彩色無精明。 歎惜傳至此,幾人金帛輕。 隋時有名筆,獨寫嚴君平。 猶持杖頭錢,罷肆心莫營。 魁然中貴人,坐榻不知名。 畫中有畫屏,山石侔天成。 今時長沙叟,獼猴檞林橫。 疏毛與設色,前代何角爭。 餘存品雖高,我未易敢評。 主人愈好事,緘笥酒壺傾。
蕭條一徑微,來往覺人稀。 忽聽隣家閙,歡尋稚子歸。 卷書真是懶,添火且相依。 强起扶行處,斜陽正滿扉。
大荒孟冬月,末旬高舂時。 日腹昏盲倀,風口鳴嗚咿。 萬靈困陰戚,百植嗟陽衰。 濃寒有勝氣,天凍無敗期。 六指忽摇拽,羣蹠初奔馳。 丸銅落蟾吻,始異張渾儀。 列宿犯天紀,預念漢志辭。 民甍函鼓舞,禁堞强崩離。 坐駭市聲死,立怖人足踦。 坦途重車僨,急傳壯馬敧。 陵阜動撫手,礫塊當揚箕。 停污有亂浪,僵木無靜枝。 衆喙不暇息,沓嶂驚欲飛。 踴塔撼鐸碎,安流蕩舟疲。 倒壺喪午漏,顛巢駭眠鴟。 居人眩眸子,行客勞髑兒。 南北頓儵忽,西東播戎夷。 四鎮一毛重,百川寸涔微。 斗藪不知大,軒幹主者誰。 共工豈復怒,富嫗安得爲。 寧無折軸患,頓易崩山悲。 衆蟄不安土,羣毛難麗皮。 驚者去靡所,仆或如見擠。 轟雷下檐瓦,决玉傾倉粢。 雙顛太室吻,四躍宸庭螭。 萬宇變旋室,百城如轉機。 念此大災患,必由政瑕疵。 勝社勇厥氣,孤陽病其威。 傳是下乘上,亦曰尊屈卑。 夫惟至靜者,猶不可保之。 況乃易動物,何以能自持。 高者恐顛墜,下者當鎮綏。 天戒豈得慢,肉食宜自思。 變省孽可息,損降禍可違。 願進小臣語,兼爲丹扆規。 偉哉聰明主,勿遺地動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