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戲題王處士書齋

〔唐朝〕 杜荀鶴

先生高興似樵漁,水鳥山猿一處居。 石徑可行苔色厚,釣竿時斫竹叢疎。 欺春祗愛和醅酒,諱老猶看夾注書。 莫道無金空有壽,有金無壽欲何如。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青絲

    青絲白馬誰家子,麤豪且逐風塵起。 不聞漢主放妃嬪,近靜潼關埽蠭蟻。 殿前兵馬破汝時,十月即爲齏粉期。 未如面縛歸金闕,萬一皇恩下玉墀。

    杜甫 唐宋诗
  • 新居秋夕寄李廓

    羈滯多共趣,屢屢同室眠。 稍暇更訪詣,寧唯候招延。 媿君備蔬藥,識我性所便。 罷吏童僕去,灑掃或自專。 古巷人易息,疎迥自江邊。 幸當中秋夕,復此無雲天。 月華更漏清,露葉光彩鮮。 四鄰亦悄悄,中懷益纏綿。 茲境罕能致,居閑得彌偏。 數杯罷復飲,共想山中年。

    姚合 唐宋诗
  • 九日

    秋來林下不知春,一種佳遊事也均。 絳葉從朝飛著夜,黃花開日未成旬。 將曛陌樹頻驚鳥,半醉歸途數問人。 城遠登高倂九日,茱萸凡作幾年新。

    張諤 唐宋诗
  • 題東林寺聯句

    (徐知證虔修李玄李□王三□孟拱辰〖《崇文總目》卷五有《孟拱辰文集》三卷。 《宋史·藝文志》作《鳳苑集》〗鍾敬倫〖《全唐詩》無虔修等六人詩〗)古殿巍峨鎮碧峰,晉朝靈應顯神蹤。 林間野鳥驚寅(《大典》作「朝」)梵,嶺上孤猿聽晚(《大典》作「曉」)鐘。 (節度使[特]〖時〗進檢校太尉平章事徐知證。 )鴈[□]冷雲生曉檻,虎溪秋月照寒松。 (賜紫僧虔修。 )香飛寶殿籠金像,檜倚松窗覆玉容。 (道士李玄。 )蝶戀半巖花灼灼,鹿眠深谷草茸茸。 (觀察推官賜紫金魚袋李□。 )遊僧駐錫心皆佛,老樹擎煙勢似龍。 (觀察推官賜緋魚袋王三□。 )竹蔭禪扉(《大典》作「扃」)青靄合,嵐(《大典》作「風」)蒸幽(李壁引作「山」)逕綠苔封。 (司理參軍掌表奏孟拱辰。 )流泉遶砌清聲遠,列巘趍門更憧憧。 高吟況愛無塵境(《大典》作「老來欲脫塵寰境」),吟(《大典》作「閑」)訪空關不厭重。 (管[勾]〖旬〗官賜紫金魚袋鍾敬倫(鍾)。 見《吉石盦叢書》本影印日本高山寺藏宋鈔陳舜俞《廬山記》卷四。 )(按:詩末原題一行云:「天祚二年三月十六日偶與幕客門館僧閑遊聯題。 」《全唐詩續補遺》卷十五據《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七引《九江府志》、卷六六九九引《江州志》收本詩,題作《東林寺天祚二年聯句》,缺第三、第四、第八聯,又聯句者姓名均不著明,統歸知證名下,實誤。 異文頗多,已出校。 李壁《王荆文公詩箋注》卷二八《和蔡樞密種山藥》注引徐知證《棗林聯句》「嵐蒸山徑綠苔封」一句。 「棗林」爲「東林」之誤。 其餘校改,所據爲羅振玉《殷禮在斯堂叢書》校排本《廬山記》、同人《貞松老人遺稿·〈廬山記〉校勘記》,羅氏曾參據日本元祿本《廬山記》。 惟《殷禮在斯堂叢書》本將詩末原題一行誤植於匡白詩題之上,當改正。 )。

    徐知證 唐宋诗
  • 輞川集 竹里館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唐宋诗
  • 緣識 其二四

    煩惱浮生業,愚迷智自通。 根塵如不染,識照曩緣空。

    宋太宗 唐宋诗
  • 夏夜

    幽窗報夕霽,微月在屋橑。 手中白羽扇,共此夜寥寥。 六月天正碧,三更樹微摇。 緬懷山中景,茲夕感路遥。 長嘯送行雲,可望不可招。 夜闌林光發,白露濡青條。

    陳與義 唐宋诗
  • 春霽

    一雨初晴小霧披,海天羊胛報晨暉。 寒消艷雪沈樓唱,暖入重簾御袷衣。 柳外輕黄紛漠漠,梅梢殘白悵微微。 烟臯笑電無窮樂,行御鯨牙逐錦翬。

    宋祁 唐宋诗
  • 初到西湖 其一

    西湖聲價甲天下,夢想平生初識之。 十里垂鞭幾多恨,不及見渠全盛時。

    王灼 唐宋诗
  • 次韻朱宣州見寄

    十載蕭蕭麋鹿姿,那知出守得同時。 黄山白水空孤諷,疊嶂雙溪屬好詩。 擊柝曉傳邾子國,舉鞭春到習家池。 只今霖雨思賢佐,會見絲綸下王墀。

    洪适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