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元曲

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幺篇

〔元朝〕 白朴

我如今赤手空拳百事无,父丧家贫不似初,囊箧尽消疏。 鹏程有路,何日赴皇都?(云)行了个月期程,到得松江府。 家童,你寻个客店安下。 (童云)理会的。 兀那就是一所店房。 店主在家么?(净上,云)谁叫,谁叫?(童云)老者,俺家长来此投宿。 (做见科,云)小生动问老公公,此处董府尹在否?(净云)府尹下世去了。 (生云)他宅子在何处?(净云)隔壁就是。 足下与府尹甚亲?(生云)先父与府尹相交契厚。 自先父下世,一向间阔,不曾问候。 (净云)足下如今那里去?(生云)小生儒业进身,游学至此,将赴诏选。 敢问公公,有房舍借一间小生借居,待来春赴试。 (净云)足下既要安住,老夫有一小顽,名曰山寿,就托足下教训攻书。 老夫东墙下有一花木堂,先生就在其中设馆,如何?(生云)如此多谢!(净云)院公,疾忙收拾洁净者。 (院公云)已停当了。 (净云)先生,请往花木堂安歇。 (同下)。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遊悟真寺詩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我遊悟真寺,寺在王順山。 去山四五里,先聞水潺湲。 自茲舍車馬,始涉藍溪灣。 手拄青竹杖,足蹋白石灘。 漸怪耳目曠,不聞人世喧。 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 誰知中有路,盤折通巖巔。 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龕邊。 龕間長丈餘,門戶無扃關。 仰窺不見人,石髮垂若鬟。 驚出白蝙蝠,雙飛如雪飜。 回首寺門望,青崖夾朱軒。 如擘山腹開,置寺於其間。 入門無平地,地窄虛空寬。 房廊與臺殿,高下隨峰巒。 巖崿無撮土,樹木多瘦堅。 根株抱石長,屈曲蟲蛇蟠。 松桂亂無行,四時鬱芊芊。 枝梢嫋青翠,韻若風中弦。 日月光不透,綠陰相交延。 幽鳥時一聲,聞之似寒蟬。 首憩賓位亭,就坐未及安。 須臾開北戶,萬里明豁然。 拂檐虹霏微,繞棟雲迴旋。 赤日間白雨,陰晴同一川。 野綠簇草樹,眼界吞秦原。 渭水細不見,漢陵小於拳。 却顧來時路,縈紆映朱闌。 歷歷上山人,一一遙可觀。 前對多寶墖,風鐸鳴四端。 欒櫨與戶牖,恰恰金碧繁。 云昔迦葉佛,此地坐涅槃。 至今鐵鉢在,當底手跡穿。 西開玉像殿,白佛森比肩。 斗藪塵埃衣,禮拜冰雪顏。 疊霜爲袈裟,貫雹爲華鬘。 逼觀疑鬼功,其跡非雕鐫。 次登觀音堂,未到聞栴檀。 上階脫雙履,斂足升淨筵。 六楹排玉鏡,四座敷金鈿。 黑夜自光明,不待燈燭然。 衆寶互低昂,碧珮珊瑚幡。 風來似天樂,相觸聲珊珊。 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 點綴佛髻上,合爲七寶冠。 雙缾白琉璃,色若秋水寒。 隔缾見舍利,圓轉如金丹。 玉笛何代物,天人施祇園。 吹如秋鶴聲,可以降靈仙。 是時秋方中,三五月正圓。 寶堂豁三門,金魄當其前。 月與寶相射,晶光爭鮮妍。 照人心骨冷,竟夕不欲眠。 曉尋南墖路,亂竹低嬋娟。 林幽不逢人,寒蝶飛翾翾。 山果不識名,離離夾道蕃。 足以療飢乏,摘嘗味甘酸。 道南藍谷神,紫傘白紙錢。 若歲有水旱,詔使修蘋蘩。 以地清淨故,獻奠無葷膻。 危石疊四五,𡾋嵬欹且刓。 造物者何意,堆在巖東偏。 冷滑無人迹,苔點如花牋。 我來登上頭,下臨不測淵。 目眩手足掉,不敢低頭看。 風從石下生,薄人而上摶。 衣服似羽翮,開張欲飛鶱。 𡾼𡾼三面峰,峰尖刀劒攢。 往往白雲過,決開露青天。 西北日落時,夕暉紅團團。 千里翠屏外,走下丹砂丸。 東南月上時,夜氣青漫漫。 百丈碧潭底,寫出黃金盤。 藍水色似藍,日夜長潺潺。 周迴繞山轉,下視如青環。 或鋪爲慢流,或激爲奔湍。 泓澄最深處,浮出蛟龍涎。 側身入其中,懸磴尤險艱。 捫蘿蹋樛木,下逐飲澗猨。 雪迸起白鷺,錦跳驚紅鱣。 歇定方盥漱,濯去支體煩。 淺深皆洞徹,可照腦與肝。 但愛清見底,欲尋不知源。 東崖饒怪石,積甃蒼琅玕。 溫潤發於外,其間韞璵璠。 卞和死已久,良玉多棄捐。 或時洩光彩,夜與星月連。 中頂最高峰,拄天青玉竿。 𪕍𪕌上不得,豈我能攀援。 上有白蓮池,素葩覆清瀾。 聞名不可到,處所非人寰。 又有一片石,大如方尺甎。 插在半壁上,其下萬仞懸。 云有過去師,坐得無生禪。 號爲定心石,長老世相傳。 却上謁仙祠,蔓草生緜緜。 昔聞王氏子,羽化升上玄。 其西曬藥臺,猶對芝朮田。 時復明月夜,上聞黃鶴言。 迴尋畫龍堂,二叟鬢髮斑。 想見聽法時,歡喜禮印壇。 復歸泉窟下,化作龍蜿蜒。 階前石孔在,欲雨生白煙。 往有寫經僧,身靜心精專。 感彼雲外鴿,羣飛千翩翩。 來添研中水,去吸巖底泉。 一日三往復,時節長不愆。 經成號聖僧,弟子名楊難。 誦此蓮花偈,數滿百億千。 身壞口不壞,舌根如紅蓮。 顱骨今不見,石函尚存焉。 粉壁有吳畫,筆彩依舊鮮。 素屏有褚書,墨色如新乾。 靈境與異跡,周覽無不殫。 一遊五晝夜,欲返仍盤桓。 我本山中人,誤爲時網牽。 牽率使讀書,推挽令効官。 既登文字科,又忝諫諍員。 拙直不合時,無益同素餐。 以此自慙惕,戚戚常寡歡。 無成心力盡,未老形骸殘。 今來脫簪組,始覺離憂患。 及爲山水遊,彌得縱疎頑。 野麋斷羈絆,行走無拘攣。 池魚放入海,一往何時還。 身著居士衣,手把南華篇。 終來此山住,永謝區中緣。 我今四十餘,從此終身閑。 若以七十期,猶得三十年。

    白居易 唐宋诗
  • 招韜光禪師

    白屋炊香飯,葷膻不入家。 濾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 青芥除黃葉,紅薑帶紫芽。 命師相伴食,齋罷一甌茶。

    白居易 唐宋诗
  • 偶題

    孔雀眠高閣,櫻桃拂短簷。 畫明金冉冉,箏語玉纖纖。 細雨無妨燭,輕寒不隔簾。 欲將紅錦段,因夢寄江淹。

    溫庭筠 唐宋诗
  • 重玄寺元達年逾八十好種名藥凡所植者多至自天台四明包山句曲叢翠紛糅各可指名余奇而訪之因題二章 一

    雨滌煙鋤傴僂賷,紺牙紅甲兩三畦。 藥名却笑桐君少,年紀翻嫌竹祖低。 白石靜敲蒸朮火,清泉閑洗種花泥。 怪來昨日休持鉢,一尺彫胡似掌齊。

    皮日休 唐宋诗
  • 與小女

    見人初解語嘔啞,不肯歸眠戀小車。 一夜嬌啼緣底事,爲嫌衣少縷金華。

    韋莊 唐宋诗
  • 詩三百三首 二三九

    世有一般人,不惡又不善。 不識主人公,隨客處處轉。 因循過時光,渾是癡肉臠。 雖有一靈臺,如同客作漢。

    寒山 唐宋诗
  • 夷陵即事

    不難饒白髮,相續是灘波。 避世嫌身晚,思家乞夢多。 暑衣經雪着,凍硯向陽呵。 豈謂臨岐路,還聞聖主過。

    尚顏 唐宋诗
  • 詩(幷序) 四十八

    兄弟義[居](君)活,一種有男女。 兒小教讀書,女小教針補。 兒大與(郭校「須」)娶妻,女大須嫁去。 當房作私產,共語覓嗔處。 好貪競盛喫,無心奉父母。 外姓能蛆姡,啾唧由女婦。 一日三場鬬,自分不由父。 近逢窮業至,緣身一物無。 披繩兼帶索,行時須杖扶。 四海交遊絕,眷屬永還(張改作「遠」)疏。 東西無濟着,到處即女君(張改「安居」,項、戴校作「汝居」)。 (以上錄自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卷二,原卷爲伯三二一一、斯五四四一、斯五六四一。 以《敦煌掇瑣》三一參校。 )(按:《全唐詩續補遺》卷二據《敦煌掇瑣》錄伯三二一一卷收其中二十六首爲缺名《五言白話詩》。 張錫厚考證此卷爲王梵志作,可以定論。 今將童氏未收之作皆錄出。 )。

    王梵志 唐宋诗
  • 洪善慶興祖偕訪昇上人即景次韻

    地僻僧栖隱,茆庵曲逕通。 雲浮秋水白,霞奪蓼花紅。 野鳥當窗下,疏烟入畫中。 采菱人未散,歸棹且從容。

    顧禧 唐宋诗
  • 東京留守宗公

    洪河滔滔,撼野摧山。 砥柱中立,獨當狂瀾。 敵勢焰焰,動植俱殘。 公俯視之,若螢燐然。 知無不爲,獨殿中原。 方事北討,將以身先。 赤羽若日,朱旗絳天。 二賊巧沮,行或止還。 雖醢二賊,奚足償焉。 奪之遽矣,中外悲歎。

    《靖康小雅》作者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