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元曲

福马郎

〔元朝〕 无名氏《张协状元》

知道是成都一秀才,五百名中占,天下魁。 今日里,定游街。 (合)十里小红楼,人争看喝道状元来。 (占)。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雜曲歌辭 妾薄命

    有女妖且麗,裴回湘水湄。 水湄蘭杜芳,采之將寄誰。 瓠犀發皓齒,雙蛾嚬翠眉。 紅臉如開蓮,素膚若凝脂。 綽約多逸態,輕盈不自持。 常矜絕代色,復恃傾城姿。 子夫前入侍,飛燕復當時。 正悅掌中舞,寧哀團扇詩。 洛川昔云遇,高唐今尚違。 幽閤禽雀噪,閑階草露滋。 流景一何速,年華不可追。 解佩安何贈,怨咽空自悲。

    武平一 唐宋诗
  • 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 自敘

    五嶽徑雖深,遍遊心已蕩。 苟能知止足,所遇皆清曠。 七十難可期,一丘乃微尚。 遙懷少室山,常恐非吾望。

    李德裕 唐宋诗
  • (案《全唐詩》無王梵志詩,生平事跡不可考。 《太平廣記》所載,神誕不可信。 劉復《燉煌掇瑣》據巴黎國家圖書館藏二七一八號燉煌卷子錄出梵志詩一卷,另以三二六六號殘卷校之。 今即自劉本錄出,而取鄭振鐸本《梵志詩拾遺》補其缺。 〖王梵志詩卷子原爲三卷,上所云即其首卷,二卷今佚,三卷胡適藏之。 關本《拾遺》,即三卷中一部分。 〗此外余又見唐釋皎然《詩式》及宋陳巖肖《庚溪詩話》引梵志詩各一首,今幷錄附於後。 〖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卷四云與伯二七一八卷同一系統的敦煌卷子共有十二本。 今即據其所錄,幷參據今人增校意見,作出校記。 今人校訂意見皆據郭在貽《王梵志詩彙校》。 〗)。

    王梵志 唐宋诗
  • 砥柱

    禹鑿鋒鈚後,巍峨直至今。 孤峰浮水面,一柱釘波心。 頂壓三門險,根隨九曲深。 拄天形突兀,逐浪勢浮沉。 岸嚮秋濤射,祠斑夜漲侵。 噴香龍上下,刷羽鳥登臨。 祇有尖迎日,曾無柱影陰。 舊碑文字在,遺事可追尋。 (《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三九《底柱山部》(《記纂淵海》卷二十四收此詩「頂壓三門險」以下四句,題作《題砥柱山》。 「拄天」作「撑天」。 )。

    柳公權 唐宋诗
  • 書懷 其一

    羣山岸東海,茲地真斗絕。 洪濤渺翻天,朝夕吐日月。 雖同一宇宙,迥與朝市別。 三山在咫尺,芝草吾欲擷。 未能仙骨輕,稍浣衷腸熱。 從我其誰歟,乘桴曉當發。

    王之望 唐宋诗
  • 蘭亭道上四首 其一

    湖上青山古會稽,斷雲漠漠雨凄凄。 籃輿晚過偏門市,滿路春泥聞竹鷄。

    陸游 唐宋诗
  • 江上松徑

    一日江行百折中,回頭猶見夜來峰。 好山十里都如畫,更與橫排一徑松。

    楊萬里 唐宋诗
  • 哀馬

    瘠彼單于馬,贈我信都侯。 信都惡頑惡,不使服車輈。 我從南土歸,涉河假扁舟。 將趨未央朝,無乘誰可求。 信都固朋義,百乏能以周。 遺此燕山駿,買韉安轡頭。 朝斬一束芻,夕煑一盎麰。 漸平崢嶸骨,幸騎歷冬秋。 自春鎖禮闈,既出被輕囚。 飽秣不復駕,狂躍如生虬。 更番一老卒,湔刷常預愁。 前欲往城東,始跨人立侔。 首落而尾擲,衰軀幾墜投。 邇者將贖金,行當謁冕旒。 私呼貴鄰兵,言調變馴柔。 晨往及暮還,踣地氣不收。 彼兵隸天廐,國馬皆仰騶。 其能量馬力,國馬安得稠。 以吾窮使然,爾能亦可羞。

    梅堯臣 唐宋诗
  • 官况 其二

    觸手逢人怒,低頭與俗同。 一慚那可忍,百巧固應窮。 酒有兼旬綠,花無百日紅。 悲歡真破甑,墮地併成空。

    虞儔 唐宋诗
  • 題張公洞

    高上宸居隔紫煙,洞中金闕暗相連。 輔光竈冷留香壤,太素淵清湧玉泉。 後夜龍歸雲浪濕,未明人起月華鮮。 秋光不老巖前麓,到此偷閒亦自賢。

    王繹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