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元曲

罗李郎大闹相国寺・梁州第七

〔宋朝〕 无名氏

把不定心乔意怯,立不定肉颤身摇。 出门去没一个人知道。 恰便似石沉大海,铁坠江涛。 知他在何方归着?甚处流落?只为他孤身去梗泛萍漂。 撇的俺三口儿梦断魂劳。 (带云)汤哥儿,自从去了你呵。 (唱)我是你堂上尊撇的来这般忄敝忄敝焦焦,怀内子、(带云)道俺爹爹这早晚不来家呵。 (唱)也这般烦烦恼恼,哎!连你这娇滴滴脚头妻、也这般酒洒潇潇。 我如今与他定约。 侯兴那厮若是寻来到,(带云)你若回来呵。 (唱)我合道处再不道。 任凭他把铜斗儿家私使尽了,常言道口是心苗。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戲贈天竺靈隱二寺寺主

    石路泉流兩寺分,尋常鐘磬隔山聞。 山僧半在中峰住,共占青巒與白雲。

    權德輿 唐宋诗
  • 別周軍事

    主人頭白官仍冷,去後憐君是底人。 試謁會稽元相去,不妨相見却殷勤。

    白居易 唐宋诗
  • 早春閣下寓直蕭九舍人亦直內署因寄書懷四韻

    御水初銷凍,宮花尚怯寒。 千峰橫紫翠,雙闕凭闌干。 玉漏輕風順,金莖淡日殘。 王喬在何處,清漢正驂鸞。

    杜牧 唐宋诗
  • 柳枝五首 三

    嘉瓜引蔓長,碧玉冰寒漿。 東陵雖五色,不忍值牙香。

    李商隱 唐宋诗
  • 桃文稱辟惡,桑質表初生。 宛轉雕鞬際,依稀半月明。 遙彎落雁影,虛引怯猿聲。 徒切烏號思,攀龍遂不成。

    李嶠 唐宋诗
  • 嘲飛卿七首 四

    柳煙梅雪隱青樓,殘日黃鸝語未休。 見說自能裁袙腹,不知誰更著帩頭。

    段成式 唐宋诗
  • 寄太白隱者

    開闢已來雪,爲山長欠春。 高遮辭磧雁,寒噤入川人。 棧閣交冰柱,耕樵隔日輪。 此中棲息者,不識兩京塵。

    李洞 唐宋诗
  • 中秋月

    王母粧成鏡未收,倚欄人在水精樓。 笙歌莫占清光盡,留與溪翁一釣舟。

    成彥雄 唐宋诗
  • 北邙篇([一]伯二六七三斯二○四九伯二五四四)

    南橋昏曉人萬萬[二],北邙新故塚千千。 自爲驕奢彼都邑,何圖零落此山顛。 (「爲」,蔣、項皆云通「謂」字。 )不知虛魄尋[三]歸路,但見殭屍委墓田。 青松樂飲無容色,白骨生台(苔)[四]有歲年。 地久□松摧爲薪,(項云闕字應是「青」字。 )天長[五]白骨化爲塵。 碧山明月徒自曉,黃居闇室不知晨。 (「黃居」,蔣云當作「黃泉」。 )漢家城廓(郭)[六]帝王州[七],晉國衣棺(冠)車馬流。 金國(谷)清(青)春珠騎(綺)舞,同(銅)堦碧樹玉人遊,雲起清盈驕畫閣,水堂明逈弄仙舟。 始憶斷歌催一代,(「斷歌」,項云當作「短歌」。 )娥(俄)悲長夜歷千秋。 秋楓至兮冬雪明,春兩息兮夏雲生。 墨池沙枯通草萬(蔓)[八],粧樓凡(瓦)[九]盡向林傾。 古篋重書宜筆跡,崩(路)[一○]臺鶴胃若弦聲。 (「篋」,項云當作「{𥫗/巫/八}」,同「策」,謂簡書。 「重書」,項云當作「蟲書」。 「宜」,項云當作「疑」,與「若」「同義對舉」。 )不信草經延墓(暮)[一一]齒,(「草經」,項疑當作「丹」,「丹經」與「青史」爲對。 )惟求清(青)史列虛銘(名)。 嗚呼哀哉洛陽道,相斯(思)相望蓬萊島,玉顏暉暉並是春,人髪青青未嘗老。 星簾捲兮月牎開,鏡花搖兮山樹逈。 (「迥」,蔣、項皆云當作「迴」。 )仙衣窈窕風吹去,雨蓋飛(霏)[一二]微舞遶來。 (「雨蓋」,蔣項皆云當作「羽蓋」。 )與君攜手三山頂,如何冥寞久泉臺。 (「如何」,項云當乙作「何如」。 「久」,項云當作「九」,「九泉」與「三山」爲對。 )([一]敦煌所出凡三寫本:甲本伯二六七三,乙本斯二○四九,丙本伯二五四四。 丙卷書法極惡劣。 [二]乙丙兩卷並作「暮暮」。 [三]「尋」乙丙兩卷並作「若」。 [四]王云:「『台』應作『苔』,杜甫詩:古人白骨生青苔。 」[五]「白骨」至「天長」十六字,乙丙兩卷並缺。 [六]郭及下「冠」字並依王仲聞先生校。 [七]「州」乙丙兩卷並作「世」。 [八][九][一一][一二]並依劉校。 [一○]「崩」乙丙兩卷並作「路」。 劉云:「當作『露』。 」)。

    劉希移 唐宋诗
  • 姚大本以李義山詩韻作詩題息軒繼作

    隠几心疑水,携盂影照山。 六窗開畔岸,一榻埽中間。 柏子方饒舌,花枝忽解顔。 定餘牛自牧,夢起蝶相關。 閶闔初無路,蓬萊別有班。 藏舟知夜失,面壁竟西還。 老矣從他笑,公乎伴我閑。 體坤詩更好,分寸許躋攀。

    朱槔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