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汤哥哭的我眼睛昏,教我在他乡有家难奔。 花发时起怪风,月圆后长浮云。 但有个儿孙,谁待受这愁困?。
无
其他无
〔宋朝〕 无名氏
为汤哥哭的我眼睛昏,教我在他乡有家难奔。 花发时起怪风,月圆后长浮云。 但有个儿孙,谁待受这愁困?。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山雨溪風卷釣絲,瓦甌篷底獨斟時。 醉來睡着無人喚,流下前溪也不知。
少小帶經鋤,本將兄共居。 緣遭他輩責,剩被自妻疎。 拋絕紅塵境,常遊好閱書。 誰能借斗水,活取轍中魚。
巨川橫廣路,□涉吟艱危。 巧思侔神□,經途變險戲。 石梁全架□,鐵鏁竟何□。 昔有黿鼉異,今看結構奇。 □□□□補,似迫□龍移。 跨水鼇峯見,凌虛鵬翼垂。 寧勞浮柱設,詎假造舟爲。 代久堤維固,年深砌不隳。 □虹常偃蹇,雲鴈□差池。 □物三方會,傳名四海□。 □鐫起花葉,模寫躍蛟螭。 □矗平踰砥,下穹圓甚規。 □如丹洞出,窓類白巖窺。 □鶴臨華表,詞人訪古碑。 □燕□□□,郢越亘南馳。 □□無濡足,千秋長□□。 (見《文物參攷資料》一九五七年第三期俞同奎作《安濟橋補充文獻》所附詩刻拓片。 )(〖1〗按石刻詩題下原署「趙州長史崔恂」。 《新唐書》卷七十二下《宰相世系表》鄭州崔氏房有崔恂,杭州刺史清河男。 其從叔崔元綜,相武后朝,則恂當是中宗、玄宗時人。 又此詩刻後有魏州司功參軍劉義□《詶崔長史》詩一首,惜已漫漶不可得辨矣。 〖2〗俞同奎文謂此詩見趙縣安濟橋下所得石刻,同時另出一石,與詩石大小相同,後味殘文尚可辨認,錄如次:「□元八年九月□□□□□□李」於時□□□□□崔恂「任深州□史□□□還此橋過喜其壯麗命」舊詩云□志並七年春俞文考定「□元八年」應爲「經營元八年」,所出詩石爲崔恂開元七年在趙州時作,次年由深州重經此橋,序而刻石。 )。
好因緣,惡因緣,奈何天,只得郵亭一夜眠,別神仙。 琵琶撥盡相思調,知音少。 待(一作「安」)得鸞膠續斷絃,是何年? (《玉壺清話》四,參《南唐近事》二)(〖1〗此詞異說較多,舉其要者有五說:一、陶穀於周世宗時使江南贈韓熙載歌妓秦弱蘭之作,見《南唐近事》卷二。 《苕溪漁隱業話後集》卷四十引《靖康緗素雜記》事同,但不云作詞。 二、時在入宋後,事同,見《冷齋夜話》及《玉壺清話》。 三、陶穀乾興中何吳越時贈任社娘之作,見沈遼《雲巢編》卷八《任社娘傳》,《研北雜志》引其說。 四、陶穀使錢唐日贈驛女詞,見《苕溪漁隱業話前集》卷二四引《本事曲》。 五、曹翰使江南娼妓詞,見前書引《江南野錄》。 以孰爲是,尚俟考詳。 )。
嫩荷荷似頰,淺河河似帶,初月月似眉。
月圓月缺,循途守轍。 打破牢關,天寬地寬。
昨暮送客歸,短櫂過魯墟。 故廬有遺趾,青山繞牆隅。 桑竹雖鬰然,舊植已無餘。 瓦礫不可求,而况屋壁書。 繫舟問鄰人,搔首久躊躇。 行當挂朝衣,躬耕返吾初。
敢羨晨興費萬錢,口邊縱理信前緣。 高年雖獲殿諸老,一飽常如登九天。 架上有書吾已矣,甑中無飯亦陶然。 蓬門一閉還旬日,實怕閑人攪晝眠。
嘉會千齡豈易逢,珮聲俱集未央宮。 九重鳳闕曈曨日,百尺龍旗掩苒風。 奇瑞屢書圖牒上,太平長在詠歌中。 區區擊壤雖無取,意與生民既醉同。
好風先雨到危欄,却送殘雲過別山。 不用開襟强披拂,自然凉意滿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