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京。 无竹无丝乱视听,逸典奇书自幽咏。 料得无因驻清景,栖息盘桓不暂停,不由人踏破琼瑶半阶影。
无
其他无
〔元朝〕 汤舜民
白玉京。 无竹无丝乱视听,逸典奇书自幽咏。 料得无因驻清景,栖息盘桓不暂停,不由人踏破琼瑶半阶影。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幽林歸獨臥,滯慮洗孤清。 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 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 飛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誠。
起戴烏紗帽,行披白布裘。 爐溫先煖酒,手冷未梳頭。 早起煙霜白,初寒鳥雀愁。 詩成遣誰和,還是寄蘇州。
楊柳垂絲與地連,歸來一醉向溪邊。 相逢頭白莫惆悵,世上無人長少年。
武皇含笑把金觥,更請霓裳一兩聲。 護帳宮人最年少,舞腰時挈繡裙輕。
流雲溶溶水悠悠,故鄉千里空迴頭。 三更猶凭闌干月,淚滿關山孤驛樓。
空賜羅衣不賜恩,一薰香後一銷魂。 雖然舞袖何曾舞,常對春風裛淚痕。
夜色樓臺月數層,金猊煙穗繞觚稜。 重廊屈折連三殿,密上真珠百寶燈。
土德承餘烈,江南廣舊恩。 一朝人事變,千古信書存。 哀挽周原道,銘旌鄭國門。 此生雖未死,寂寞已消魂。 (以上二首角《宋詩紀事》卷三。 )(見《東軒筆錄》卷一、《宋朝事實類苑》卷三六。 第一首第四句「白草」二字,《東軒筆錄》作「芳草」、《宋朝事實類苑》作「荒草」。 )(〖1〗宋翟耆年《籀史》:「徐鉉鼎臣從李煜歸朝,爲銀青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 太平興國中,李煜薨,詔侍臣撰煜神道碑。 有欲中傷鉉者,奏曰:『吳王事,莫若徐鉉爲詳。 』遂詔鉉撰。 鉉泣曰:『臣舊事李煜,陛下容臣存故主之義,乃敢奉詔。 』太宗許之。 鉉但推言歷數有盡,天命有歸而已。 其警句云:『東鄰搆禍,南箕扇疑,投杼致慈親之惑,乞火無鄰婦之詞。 始勞因壘之師,終後塗山之會。 』太宗覽之,稱歎不已。 異日復得鉉所撰《吳王挽詞》,今傳者二首云云。 鉉被詔撰《江南錄》,故有『信書』之句。 東鄰謂錢俶也。 」〖2〗望按:如《籀史》所載,知挽辭二首之作,已在入宋之後。 以所涉李煜,曾是南唐之主,而徐鉉生活於五代者亦四十餘年,且《全唐詩》徐鉉卷亦收其仕宋後篇什,故仍援例錄補,俾成完帙。 )。
功業已標征北賦,威名初建鎮南碑。 終知不朽齊銅柱,況是儒宗綴色絲。 (原注:碑,今度支裴僕射撰詞。 )。
熾炭雪窗塵簡編,慵偎毳被藉粗氈。 卯晨呵筆冰膠研,乙夜橫琴凍折絃。 郁郁烹鮮具羹戛,浮浮炊餗忍饞涎。 鬻薪清爨庖丁粗,鼎俎逾時不解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