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元曲

布袋和尚忍字记・鹊踏枝

〔元朝〕 郑延玉

你不敢向佛殿绕周遭,你不敢礼三拜朝。 (云)你这等肥胖呵,(唱)你稳情取滚出山门,踹上青霄。 (布袋云)刘均佐,你斋贫僧一斋,(正末唱)这里面要饱呵得多少是了,(云)和尚,你这般胖呵,有一桩好处。 (布袋云)有那一桩好处?(正末唱)你端的便不疲乏世不害心嘈。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問政山

    千尋練帶新安水,萬仞花屏問政山。 自少雲霞居物外,不多塵土到人間。 壺懸仙島吞舟(一作「丹」)罷,椀浸星宮沉(一作「咒」)水閑。 寶籙篋(一作「匣」)垂金絛(一作「縷」)帶,絳囊絳鎻玉連環。 靜張棋勢(一作「局」)鋪還打,默考仙經補又刪。 床並葛鞋寒兔伏,窗橫檉几老龍跧。 溪童乞火朝敲竹,山鬼聽琴夜撼閂。 草暗碧潭思句曲,松昏紫氣度[函](深)(據《苕》改)關。 龜成[錢](淺)(據《苕》改),甲毛猶綠,鶴化幽(一作「黳」)翎頂更殷(一作「丹」)。 阮洞神仙分藥去,蔡家兄弟寄書還。 黃精苗倒眠青鹿,紅杏枝低掛白鷴。 容易煑茶(一作「銀」)供客用,辛勤栽果與猿攀。 常尋靈穴通三島(一作「楚」),擬過流沙化百蠻。 新隱漸開(一作「聞」)侵月窟,舊林(一作「鄰」)猶悅(一作「說」)枕沙灣。 手疏俗禮慵非傲,肘護(一作「後」)靈方臂(一作「秘」)不慳。 海上使頻青鳥黠,篋中藏久白驢頑。 笻枝健杖(一作「拄」)菖蒲節,筍櫛高簪玳瑁斑。 花氣薰心香馥馥,澗聲聆耳泠(一作「響」)潺潺。 高墳自掩浮生骨,短晷難窮(一作「凋」)不死顏。 早晚重逢蕭塢客,願隨芝蓋出塵寰。 (見《增修詩話總龜》卷十五。 注一作者爲《苕溪漁隱叢詩後集》卷三十八之異文)(按:《苕溪漁隱叢話》錄本詩各句次第,與《詩話總龜》有較大不同。 茲錄其各聯韻脚以存其次第:「山」、「間」、「閑」、「關」、「丹」、「還」、「斑」、「灣」、「鷴」、「頑」、「慳」、「環」、「蠻」、「攀」、「刪」、「跧」、「閂」、「潺」、「顏」、「寰」。 又按:《增修詩話總龜》云:「歙州問政山聶道士所居,嘗有人陟險攀蘿至絕壁,於巖下嵌空處見題詩一首,雖苔蘚昏蝕,而文尚可辨,題云黃台詞,不知台何人也。 〖下錄詩,略。 〗台,國初時任屯田員外郎。 世有全篇。 」《苕溪漁隱叢話》亦以台爲「國初」人。 二本差異甚大,當一錄自石刻,一即「世有全篇」之什。 厲鶚《宋詩紀事》卷二收入本詩。 然詳繹本詩及有關記載,此詩應爲唐末任鍾傳從事之黃台所作爲是。 主要證據有:一、宋初之黃台,除《總龜》所云外,無他事迹可考。 二、問政山在歙州城外十許里,其地唐末適爲鍾傳所奄有。 黃台爲傳從事,具備作詩刻石之條件。 三、宋初避太祖諱,「殷」字亦諱,如殷全義即更名湯悅,而石刻詩中尚有「殷」字,世傳之本始易爲「丹」字,知非)(宋初人作。 四、胡仔、厲鶚均謂此詩系詠問政先生聶師道之作。 師道事詳《苕溪漁隱叢話》引山谷詩、《方輿勝覽》、《十國春秋》,爲唐末至楊吳初年人,與黃台適同時。 而問政山名或謂始於師道。 則非。 胡仔及閔嗣麟《黃山志定本》卷六均謂山名始于德晦。 德晦爲邵孫,約大和會昌間人。 )。

    黃台 唐宋诗
  • 和粹伯七夕韻 其三

    誰紀天孫謫墮時,浪言能致古宣尼。 只今天上秋宵短,莫近雞星聽喔咿。

    曾協 唐宋诗
  • 檢覆葉縣魯山田李晉卿餞於首山寺留別

    我本山水鄉,看山常不足。 自從到官來,塵事便拘束。 嘗聞此山寺,法宇深雲木。 無由一來過,夢想向巖谷。 按田趨鄰疆,跨馬涉平陸。 良友送我行,偶與賞心屬。 禪庭鳴白雞,祖席歌黄鵠。 野氣逼人寒,嵐光添酒綠。 言離非遠離,但愛交情篤。 重游應有期,君亦行車促。

    梅堯臣 唐宋诗
  • 南園四首 其四

    春來歸路閲三州,是處跏趺懶出游。 一到南園便忘返,亭邊綠浸琵琶洲。

    陸游 唐宋诗
  • 山居漫興

    莫笑山莊小,偏於隠者宜。 門當八字路,園葺五經籬。 地暖花開早,天寒酒熟遲。 不須雞報曉,已得數聯詩。

    吳端 唐宋诗
  • 歸鉛山正叔復用前韵和答之

    歛藏先用肅如秋,次第陽和遍九州。 歲月正緣閑裏度,紛囂那得靜中遊。 明知與點有真樂,未足希顔却自愁。 諷詠棹歌思九曲,與君重約泛扁舟。

    陳文蔚 唐宋诗
  • 清明

    既喜寒食晴,復值清明雨。 山空洗雨花,零落蔽泥土。 脩林發新葉,青綠粲莫數。 雖云風日異,景物俱可覩。 犂鉏動遠村,愈覺愛農圃。 形跡欣得閑,持醪醉爲主。

    韓淲 唐宋诗
  • 苦吟

    水驛荒寒天正霜,夜深吟苦未成章。 閉門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張。

    陳郁 唐宋诗
  • 林和靖祠

    松樹高低逐徑斜,祠堂牢落鎖煙霞。 我來閒詠梅花句,想見此翁如此花。

    吳子良 唐宋诗
  • 物貴日甚

    自從爲關以爲暴,物價何止相倍蓰。 人生衣食爲大命,今已勦絕無餘遺。 真珠作襦錦作袴,白玉爲飯金爲糜。 蒼天蒼天此何人,遘此大疾誰能醫。 無食吾欲食其肉,無衣吾欲寢其皮。 誰能爲我覆八溟,一洗世界無瘡痍。 絲麻糞土被天下,菽粟水火賙民饑。 風后力牧不可起,吾輩碌碌安能追。

    高斯得 唐宋诗